抗战老兵张学举:“珍爱和平,不忘历史”

06.09.2015  16:50

  核心提示:

  □ 通讯员 林斯乾

  “现在国家强了,但仍不能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9月5日,92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张学举家,一家三代人聚在一起,一边回味9月3日的盛大阅兵式,一边听老人讲述那段抗战史。

  张学举老人1924年出生在山东威海,家中七个兄妹,抗日战争爆发后,原本清贫的一家,生活更加困苦。“1941年冬,我经常看到八路军在老家学校的后操场训练。1942年1月,胶东军区的八路军在威海荣城一带抗日,当年7月,我和二弟就报名参加了八路军。新兵组建训练后,胶东军区特务团直接把我们送到了13纵队,参加抗战。可惜,我弟弟在抗战中牺牲了。”张学举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对70多年前的那段经历仍记忆犹新,“当时,我们部队的武器还不先进;我们新兵也没有作战经验,主要是为前方部队作战提供一些保障。在战争中,鬼子是十分凶残的,但是我们巧妙地和鬼子进行斗争。”张学举老人回忆,有一次,他们得知鬼子有2部卡车从烟台送物资到威海,经过他们驻扎的村子,于是,他们在村子里进行伏击,把鬼子运送物资的车辆直打得撞了山。还有一次,他们在山东文登里岛村,负责破坏鬼子的通信设备。他们剪除高压线,使鬼子的通信电台陷入瘫痪。

  “由于当时我年龄较小,党中央实施‘精兵简政’政策后, 1943年6月,我回到山东老家劳动。1947年3月,我又参加解放战争,成为胶东军区271团1营机枪连战士,参加济南战役,随后跟着部队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解放福州后进驻福建,编入第十兵团31军。1958年转业到上杭。”在张学举老人面前,摆放着“渡江胜利纪念”、“淮海战役纪念”等6枚勋章,他最得意的,是两天前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说到激动处,他情不自禁地把纪念章举在胸前:“我们要珍爱今天的和平生活,但也不能忘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