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机遇 谋划大发展

03.02.2015  15:36

吴顺彬

  

  去年年底,福建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厦门占43.78平方公里,包含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19.37平方公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24.41平方公里。港口物流将是厦门服务自贸区建设的核心板块。这无疑给厦门港的发展带来巨大利好。加上国家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布局,厦门港发展如虎添翼。在新形势下,厦门港如何利用政策利好,统筹布局、转型升级,进而促进甚至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吴顺彬。

  

打造“双港双区一中心

  记者:尽管去年航运经济低迷,但厦门港仍然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05亿吨,增长7.4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857.24万标箱,增长7.05%。随着福建自贸区的获批,港口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接下来,厦门港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吴顺彬:自厦门设立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开始,厦门港就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自贸区政策让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转型升级步伐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清晰。

  具体来说,厦门港将力争到2016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标箱;到2018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200万标箱,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第二梯队;同时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和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打造以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区域性邮轮母港、两岸航运交流合作先行区、国际航运服务业聚集发展示范区、东南沿海国际物流中心和大海湾港口为目标的“双港双区一中心”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具有区域航运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对区域经济带动力强的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至于今年,厦门港将力争实现全港货物吞吐量2.19亿吨,增长7%,集装箱吞吐量确保完成917万标箱,增长7%,力争完成935万标箱,增长9%,港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亿元,水运周转量完成1310亿吨公里,增长15%,建设创新、活力、法治、绿色的“四新港口”。

投资100亿元建集装箱干线港

  记者:为了这个目标,厦门港在软硬件方面将要如何加强?

  吴顺彬:完善港口硬件支撑,提升港口规模化水平,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厦门自贸区航运试点工作方案的研究,加快海沧集装箱运输核心港区建设以及海沧南港区等新港区的规划。至2018年港口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新增深水泊位9个,建成满足厦门湾主航道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和古雷30万吨级油船通航的深水航道及配套锚地。

  此外,今年厦门港将在自贸区政策的利好下,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行动纲要,加强与省内各港口的密切合作,通过制定互惠扶持政策,引导外贸集装箱优先集聚厦门港;争取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厦门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争取在厦门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试点。

  在通关环境建设方面,去年,厦门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陆续引入多条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制度,今后,厦门港口管理局将进一步和相关部门联手一起构建快速、安全的港口通关环境。

  此外,厦门港还将启动刘五店港口工作船基地、东山引航工作船基地、海沧嵩屿引航基地等支持保障系统;抓好引航员技术培训工作,推进并完成全港视频会议系统、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建设,确保港口综合能力得到更大释放。

构建东南沿海国际物流中心

  记者:当港口的硬件和综合配套体系提升后,物流吸附能力将大大增强,在打造东南沿海国际物流中心方面,厦门港有哪些打算?

  吴顺彬:近年来厦门坚持不懈推动陆地港、海铁联运、内支线发展,取得一定成绩。2015年至2018年,厦门港将携港航企业继续拓展陆向腹地,加强陆地港建设,延伸和拓展港口、保税和口岸服务功能,拓展内陆海铁联运市场,研究、规划厦门港海铁联运新布局;继续拓展海向腹地,推动潮州、汕头、钦州等海向腹地建设,提高水水中转比例,构建以厦门港为中心的东南港口内支线运输网络,力争到2018年成为中西部省份货物进出台湾的主通道和枢纽港。

  落实到今年,厦门港将继续支持江西吉安、赣州和福建三明、龙岩、武夷山等陆地港的建设;抓住福建省支持吉永泉铁路延伸到厦门的契机,巩固并提升江西至厦门的海铁联运业务;引导增开大连、营口等北方港口的内贸班轮航线;助推厦门港打造航运物流千亿产业链。

打造航运服务发展示范区

  记者:目前,国内港口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业务的附加值相对不高。厦门港在2015年至2018年的规划中也提到了打造国际航运服务业聚集发展示范区。对此,厦门港有什么举措?

  吴顺彬:2012年厦门成立航运交易所,为厦门港的航运要素聚集做了很多探索。这两年,厦门船舶交易业务高速增长,2014年年底,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正式发布,成为两岸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风向标。

  今年,厦门港将加快推进中谷海运集团等单位区域总部落户,支持船舶建造融资、粮食现货交易等增资扩产项目;支持厦门航交所做大做强,延伸船舶交易产业链。同时,抓紧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总部大厦,力争在2016年投入使用,此外,加快推进厦门海峡两岸航运物流中心和厦门东南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建设和发展;支持厦门航运交易所航运信息、航运服务集聚、航运电子商务服务和航运人才信息等平台建设,推动以平台为基础,设立航运发展基金或建立航运担保公司;大力发展航运总部经济,积极争取国内外知名航商总部、航运经纪公司、大型船舶管理公司在厦门落户,到2018年,全港运力规模力争达到260万吨,船舶运力规模占全省的35%。

建邮轮母港发展邮轮产业

  记者:自从两岸邮轮经济圈的概念提出后,厦门邮轮母港的打造也备受关注。厦门接下来将如何打造邮轮产业?

  吴顺彬:接下来几年,厦门港将以交通运输部批准厦门开展邮轮运输试点示范工作为契机,先行先试发展邮轮经济,探索开辟公海无目的地邮轮航线。

  今年,厦门将推动培育本土邮轮及邮轮接待、供给、金融、培训等邮轮衍生产业发展;打造“海峡邮轮”精品航线,以包租及引进邮轮公司等多种方式拓展航线,积极争取“团签散进”捆绑式通关、境外游客过境免签等政策。力争在2015年厦门港邮轮旅客吞吐量再次翻番,邮轮母港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营。同时,推动邮轮母港项目建设动工,促进港城良性互动发展;培育本土邮轮公司,引进国际大型邮轮公司来厦设立区域总部或者分支机构,至2018年要累计完成邮轮母港建设投资180亿元,初步建成区域性邮轮母港,构建凸显两岸区域特色的海峡邮轮经济圈。

创建航运合作先行区

  记者: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最大区位特点就是对台优势。新形势下的两岸航运交流合作先行区应如何搭建?

  吴顺彬:按照我们的规划,厦门港除了继续提升“小三通”服务水平外,还将加强与台湾港航的交流与合作,争取试点两岸资本航运企业拥有或控股的非五星旗船舶开展国内沿海港口与厦门港之间的外贸进出口集装箱中转捎带业务;继续发展厦台客滚运输和海运快件运输,推动开辟厦门至台湾本岛高速客滚航线和漳州、东山对台滚装航线,建设漳州、东山对台客货运输码头,力争在2018年之前实现两岸客、货车辆通过厦台客滚航线互通行驶。

  今年,厦门将重点推动海运快件、两岸机动车辆通过客滚航线互通行驶、车架甩挂等具体项目顺利实施;同时,积极争取在对台集装箱运输、客滚运输、船员培训考试等方面取得政策突破;发展台湾商品配送物流,食品冷链物流,推动两岸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等方面合作进一步深化。

  (记者:龚仁智  特约记者:李勇岩 胡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