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天性“爱玩”的权利还给孩子

31.10.2015  18:28

BBC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引起了中英两国民众对教育的广泛讨论,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也专门谈论起这奇妙的“化学反应”:英国民众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习主席还特别加了一句: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


中国孩子玩得太少”恐怕是不争的事实:以我自己的所见所闻看,在农村,孩子在上小学高年级时就差不多要起早贪晚了,不仅学校有早自习,有时还有晚自习,回到家还有一大堆作业等着要做。孩子成绩如果稍有落后的话,还得面对家长购买的一堆学习或课外资料“专门伺候”;大城市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去年有一次在首都坐出租车,就听一位出租车司机抱怨自己才上高一的孩子整日有做不完的作业,以至于让这位家长凭直觉怀疑“中国教育是否出了问题”。


学生当然要以学习为主,但问题就在于:什么才算是学习?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与人交往能力算不算是学习?与身体有关的锻炼活动算不算是学习?沉迷于某项兴趣爱好或观察算不算是学习?在不少家长看来,这些显然算不上学习,因为跟学习成绩不相干。在这些家长眼里,能谋得一所重点小学或中学的一席之地,远比考虑怎么让孩子全面发展来得现实和真切的多。


可是,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家长基于眼前的功利心态替孩子做出的种种“学习”上的选择,不少就是在无形中对孩子天性和自主发展的一种剥夺,也是违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


科学研究早就表明:好玩才能带来愉悦和成就感,当一个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感兴趣的事物中时,往往是创造力大爆发之时,这其中必定带来主动选择和创造,而学习在不知觉中事实上已经发生。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虽然没有上过多少学,但凭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和自学,仍然能够“击楫中流”、成为社会中坚的关键因素。可见,学习其实无所不在,那种认为只发生在学校、只有学习书本知识的学习才算是学习的认识早已过时。


当然,不少事都是“知易行难”,在唯分数、唯成绩的考评现实面前,并没有几个家长敢于让自己的孩子“多玩点”,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周六日都在赶赴辅导班之路呢?


中国孩子“”不起的表面看起来是家长或学校的认识不到位,实际上,除认识因素外,单一的唯分数评价和考试标准才是指挥家长或学校在“”与“”之间分配时间的指挥棒。透过“中国孩子玩得少”这一事实,也间接证明了为何这么多年来中小学减负减不下来的关键原因。


随着中高考改革持续深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关注,如何通过“”的形式把孩子们的好奇心、主动性、创造精神激发出来将成为改革的共识,而家长的配合因素至关重要,在此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如果在人生最该练习“自由玩耍”的关键期错过玩耍,伴随而至的则是多年后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最基本的缺失,彼时再悔将晚矣!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作者:张弘博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