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否抄袭起风波 "吃遍福州""福州别记"网上掐架
新华社漫画
□东快记者周强陈楠
近日,针对微信上的抄袭问题,新华网在一天之内连续发表三篇文章进行报道,并称微信方面对此应该有所作为。而在半个月前,福州本土微信公众号之间,也上演了一场事关“抄袭”与“原创”的“口水大战”。在福州的“V”圈着实火了一把。
对此次的“口水大战”,业内人士感叹“原创越来越少”。
78美食网率先发声自称被“抄”
今年1月12日,78美食网在自己的网站上发了一篇帖,称其微信公众号“吃遍福州”中的原创文章多次被抄袭,并将矛头直接指向同城的六大微信公众号。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频频接到‘又被抄了’的提醒。”78美食网方面自称,一周四期专题,是“绞尽脑汁的心血之作”,“就这么被随意抄袭怎么行”。在帖中,“福州别记”“福州吃喝玩乐情报”“福州美食圈”“舌尖上的福州”“福州美食”“福州美食大全”等六大本土微信公众号被直接质疑。
78美食网在该帖中列举了属于“吃遍福州”原创却被抄袭的文章清单:
2015年1月10日,“福州别记”一篇题为“福州史上最全的餐馆点评”的文章,被指抄袭自“吃遍福州”同一天的题为“菊姐2015年福州美食私藏版”文章;
2015年1月5日,“吃遍福州”上一篇题为“过儿,姑姑喊你回家吃包子”的文章,被指被“福州吃喝玩乐情报”“舌尖上的福州”和“福州美食大全”三个微信公众号以不同形式抄袭。
2014年5月8日,“福州别记”上发了一篇题为“寻找福州窄巷深处的美味私房菜”的文章,被指抄袭自“吃遍福州”在2011年10月28日发的一篇文章,原标题为“藏在深闺福州十大私房菜”。
继在网站上发布这篇帖子之后,1月15日,“吃遍福州官方微博”对这一帖子进行了发布,引来不少网友热议。
1月16日,微信公众号“吃遍福州”又发帖表示,“一忍再忍,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了”,“任何不经过允许的引用及转载就是抄袭”,希望借此“唤起大家尊重原创的意识”。
共4页 1 2 3 4“福州别记”回应:“未正面求证就抛出抄袭论”
面对“吃遍福州”咄咄逼人的气势,1月17日,“福州别记”首先开始反击,在其公众号发表“敬告‘吃遍福州’别自作多情”一文作为回应。
“福州别记”在该文中称,“微信时代,许多老文章经过多次传播后,很容易成为无主的孤儿”。对于此类文章,“一般不会署上作者,更不会署上‘别记原创’的字眼”。并且从来不避讳原创作者来认领孤儿,“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
对于“吃遍福州”所罗列的“问题”文章,“福州别记”称,“在未正面求证下就抛出抄袭论,犯了‘有嘴无脑’的致命错误。”
“福州别记”认为,上述文章“从来没宣称过属别记原创,抄袭又从何谈起?”况且,“‘吃遍福州’为何拿转过的旧文说事?为何早不说晚不说,偏偏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说?为何不正面沟通就选择炒作?”因为“‘福州别记’对“吃遍福州”来说,意味着“客户流失、影响力在降低,既得利益受损”。
随后双方经过四天的静默。
1月21日,“吃遍福州”又再次发声,发表了一份官方公告,“反抄袭交涉初显成果,抄袭文章已撤下”。
公告中称,“福州别记”已经对10篇文章进行了删除。但是,当天“福州别记”也发表了一篇“‘吃遍福州’(78美食网),你现在就缺道歉了”的文章作为回应,说到自己只是“略施小计”,“关键词回复可临时性撤掉”,其实文章并未删除,“一切都在”。
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掐架即将升级的时候,双方突然就此戛然而止,草草收场。
业内人感叹“原创越来越少”
如今,距“福州别记”和“吃遍福州”(78美食网)互相叫板已过去了近半个月。他们各自的公众号又恢复往昔的模样,每日推送与福州有关的资讯。
昨日,东南快报记者分别致电这两个本土“大微”。一接到东南快报记者的采访,“吃遍福州”相关人士表示,这件事属于微信公号间的事,已经结束了,不要再提了。随即匆匆挂断电话。
“福州别记”负责人也称,这件事过了就过了,不要再说此事了。
其实,本土两大微信公众号互相叫板的事,许多“圈内人”也看在眼里。
福州本地一家资讯类草根微信公号的管理者小波(化名)谈到,如今在微信公号圈里,真正的原创已经越来越少了,绝大多数是靠互相转载或整合资讯。其实很难说两个号之间究竟谁对谁错,真要论责的话也是各打50大板。
对此,福州本地一个青年文艺聚会的公众号管理者也表示认同。他认为,所谓的原创应该是作者亲自到实地去采集资料再编写。而一些只是整合网友的观点,进行编辑,算不上真正的原创。
相关新闻
新华社一日连发三文炮轰微信“抄袭”成风
“1人原创,99人抄袭”背后是利益之争
2月1日,新华社连发三篇报道揭露微信公众号存在大量抄袭情况:“1人原创,99人抄袭”,成了微信公众号的真实写照,而原创作者维权投诉见效并不明显。
按照新华社文章的说法,现在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这其中99%都是在抄袭,文章还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比如说情感专栏作者杨冰阳在原创文章几乎刚刚发布的同时,就有至少8个同名同头像的抄袭号迅速运转起来。她说,她的专栏才写到435期,但抄她的人把内容拆分成500多期,一眼看上去,原创和盗版“傻傻分不清楚”。还有原创作者统计过,自己的一篇文章曾经被6300个公众号频繁地转载过。不仅自媒体群体被严重侵犯,就连腾讯自家的媒体也备受困扰,“腾讯大家”一个月平均有30至40位作者投诉文章被盗用。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微信公众号抄袭盛行的背后,实则就是利益之争。受益者当然就是那些盗版的“大号”,通过“集百家所长”式的抄袭,这些“大号”得以积累海量的粉丝,而在粉丝数上万的公众号中发布一篇软文的价格,从百元到5万元不等,而文章末尾的小广告,也是很多“大号”的收入来源之一。但是对于利益受损的原创者来说,想维护自己权益时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困局:如果抄袭你的是“小号”,这些抄袭“小号”巴不得有人来找它维权,从而增加知名度,进而获得更多的粉丝和收益;而如果抄袭者是“大号”,也很难办。“仕图”创始人汤涌就说,自己向很多“大号”维权的最终成果就是“三两白酒,二百稿费,一声道歉。”也就是道歉,给点稿费,然后请喝一顿酒完事。 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