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深水区” 借创新跃升

22.02.2017  20:42

      近年来,福建通过创新补短板,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质量,夯实了绿色根基,还为林产品烙上了“高品质”标签。

        攻坚:针对生态薄弱领域补短板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你站在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江口泉州湾湿地保护区,就能体会几分这样的壮美景象。

        “2000年,受外来物种入侵和围垦污染,原生红树林面积已不足300亩。”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黄磊说。

        红树林有“消浪先锋”“海岸卫士”的美称,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的功能。红树林区往往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也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和生育繁殖场所。

        为保护这一珍贵资源,2003年,福建省政府批准建立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后,泉州市林业局及各相关部门通过科技手段,改善滩涂生境,保证红树林种植层处在合理浸淹的位置,创造红树林生境,拓展造林空间。目前,红树林面积已由原来的257亩增加到近7000亩。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泉州湾多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对水质要求极高、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每年3月-5月都会洄游至泉州湾。鸟类种类也由建区前的107种增加到193种。

        据统计,经过多年的修复和治理,目前福建红树林面积达2.1万亩。以红树林为代表植物的湿地面积也在扩大,全省湿地面积超过1305万亩,划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4处、市县级22处。

        尤其是2017年1月1日《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施行,标志着福建湿地保护工作走上了法治化轨道,对于补生态短板有着战略性意义。

        当然,想要补齐生态短板,光靠修复治理还不够,还应对症下药。在晋江,海防林建设曾经年年栽树不见树。如今,晋江沿海却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防线。“防风”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关键。

        泉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泉州市及临海各县(市、区)不断探索,在推广“挖沟抗风植树”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风障工程建设,在强风口设置高2.5米的永久性石墙风障,在次风口设置混凝土预制柱加挂竹帘高2米的半永久性风障,在弱风口设置可三年一换的杉木加挂渔网和防腐木挂渔网可拆卸风障,有效保障了沿海防护林的建设。

        2016年,作为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共投入资金2.48亿元,完成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50.49万亩,为任务的101%。今年,福建将继续推进现有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的补齐加厚、增量提质。

        跃升:用科技扩大产业市场

        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推升林业成果转换率,提高林地产出,增加林农收入?福建始终在探索。

        近年来,铁皮石斛的保健与药用功效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同,高品质的铁皮石斛每公斤可卖到上千元。但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且不耐寒,仅靠自然降雨难以达到生产要求。

        “为解决铁皮石斛对环境湿度的要求,合作社采取分区自动灌溉系统控制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设计、建成一套适合于铁皮石斛树上种植的智能微喷灌系统,可节水、省肥、省工、增效。”德化县养生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查发辉说。

        “仅靠种植还不够,还要提升石斛的附加值。”泉州市秉尚石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成秉业说,“公司通过气流式粉碎技术将铁皮石斛干条进行超微粉碎,成为区别于一般颗粒及传统的块体中药材的一种新物质状态的石斛微粉,方便携带和饮用。”目前,公司有石斛深加工产品七大系列60多种,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未来,公司将以石斛养生文化为主题,打造集石斛种植、科普娱乐、休闲养生、度假旅游于一体的仙草世界和养生乐园。

        创新发展是第一动力。福建永安是中国竹子之乡,全市竹林面积102万亩,人均6.7亩;拥有多家涉竹及森林食品、松香类产品企业。可是,如何进一步抬高竹子的身价呢?

        破解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技术瓶颈,才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以竹代木,发展家具产业,既保护了木材等自然资源,又解决了家具产业发展难题。

        永安市有竹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毅剑坦言,通过科技手段,加工高品质竹材,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为确保竹重组材的品质,公司专门创建了品控实验室,可对销售的产品进行严苛的售前跟踪、发货检验和售后追踪。

        2016年,面对国内外市场下行压力,福建竹产业逆势而上,总产量及外销额均稳定增长,实现总产值超50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近400亿元。

        眺望:用谋略布局推动发展

        生态与经济如何实现两翼齐飞?2016年,福建省林业厅印发《福建省实施林业创新驱动强化林业科技支撑实施方案》,提出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技术集成配套、改善林业科技创新条件为重点,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尽快在林木良种选育、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森林可持续经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这就意味着,福建将借助科技力量,既针对生态脆弱区进行生态恢复行动,确保绿水青山实现永续发展,还要实现经济腾飞。

        目前,福建主要栽种的品种以杉木、马尾松为主。虽然森林资源丰富,但是人工纯林占比较高,树种较为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生态稳定性较差,抵御灾害能力低。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仁华建议,福建应针对不同的林分,通过不同的近自然经营模式,有的放矢地提升森林质量。

        也就是说,全省各地要对城区附近的近成熟林,进行强度疏伐后,套种马褂木、枫香、楠木、红豆杉等树种,改造成为兼具木材生产、生态、休闲功能的林分;对地处偏远、条件不好的林分,要充分利用气候优势,以封育为主;对新造林,要选用良种,适地、适树种、适良种,辅以科学的造林密度及措施,确保造林效果。

        此外,还应加大沿海基干林带修复更新、重点水土流失区治理、自然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

        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郑仁华建议,加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他认为,这或将是福建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森林康养是依托森林生态资源,以森林景观、森林空气环境、森林食品等为主要资源和载体,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

        森林里有着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负氧离子。据媒体报道,在城市的房子里,每立方厘米只有四五十个负氧离子,林荫处有上百个,而在森林中则可达1万个至5万个。可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不仅可以激活林业资源,也能开辟新的经济发展业态,使林业与健康服务业深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