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第七批指导性案例剖析:防避冤假错案重复发生

07.06.2016  09:54
   6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七批指导性案例,包括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于英生申诉案,陈满申诉案,王玉雷不批准逮捕案。
  《法制日报》记者就发布第七批指导性案例的意义以及这些指导性案例的具体价值等问题,采访了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
  统一司法标准提高办案质量
  记者:请介绍一下最高检第七批指导性案例的主要特点和发布本批指导性案例的意义。
  答:此次发布的4个案例都是近年来社会比较关注、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也是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与其他司法机关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成功案例。
  从案例内容看,有的涉及实体法方面的争议,如马乐案,主要是针对刑法法条适用问题提出抗诉;有的涉及程序法一些重要问题,如于英生案、陈满案中的证据审查规则、有罪证明标准以及王玉雷案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审查逮捕标准等。虽然每个案例的特点和指导意义不同,但都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在依法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权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都具有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加强对刑事判决、裁定和侦查活动的监督,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此次发布的4个指导性案例,涵盖第二审刑事抗诉、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和审查批捕等多个监督环节,既包括对人民法院刑事判决、裁定的监督,也包括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监督,通过全面阐述检察机关监督理由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采纳监督意见情况,指导各级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类似案件、处理类似问题时统一司法标准,提高办案质量。
  同时,通过发布本批指导性案例,充分展现了各级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和勇于担当、有错必纠的司法理念,以及检察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确保司法公正的独特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实现司法公正的信心。
  标志性案件指导同类案处理
  记者:马乐案作为指导性案例具有哪些意义和价值?
  答:马乐案是第一个由最高检向最高人民法院就刑法法条适用问题提出抗诉的案件,也是第一个由最高法开庭审理,最高检派员出庭履行职务的刑事抗诉案件,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案件。
  此案争议焦点是如何理解适用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四款援引同条第一款法定刑的问题,即该条第四款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是否应当对第一款规定的法定刑进行全部援引。该案一二审法院均以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四款并未规定“情节特别严重”为由,认定马乐的行为属于“情节严重”,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对此,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提出抗诉,认为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四款属于援引法定刑的情形,应当援引同条第一款的全部规定,对马乐的行为依照“情节特别严重”的量刑档次处罚。去年12月,最高法终审判决采纳最高检的抗诉意见,改判马乐有期徒刑3年。
  从指导性案例的角度来看,马乐案的主要价值在于: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刑法有关援引法定刑的基本原则,即援引法定刑应当是引用其他罪名或条文的全部量刑规定。而且,由于援引法定刑是刑法中经常使用的立法技术,关于援引法定刑的问题,除本案涉及的刑法第一百八十条外,在刑法其他条文或者案件中同样有可能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该案的抗诉和再审改判,对于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指导今后同类案件的依法正确处理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防止案件带病进入审判程序
  记者:通过依法监督纠正于英生案和陈满案,检察机关自身应当吸取哪些经验或教训?
  答: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最高检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于英生案和陈满案都是由最高检指导有关地方检察院,通过发出再审检察建议、提出抗诉等方式,成功纠正法院错误判决,使蒙冤被告人由死刑改判无罪、重获公正与自由的成功案例。
  在对这两个申诉案件进行监督的过程中,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行使监督权力,在没有真凶出现的情况下,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严格把握纠错标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人民法院共同纠正了已经生效的错误裁判,最终使错案得以昭雪,正义得以实现。
  把这两个案例作为指导性案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各级检察机关深刻认识造成此类冤假错案的原因,研究思考如何从源头上防范和避免冤假错案的重复发生。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其办案活动贯穿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因此无论在侦查监督、审查批捕还是审查起诉过程中,如果能够真正有效地发挥好监督制约作用,从一开始就严格把好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防止案件“带病”进入审判程序,将对避免和减少冤假错案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们从于英生案、陈满案以及许多其他类似案件中得出的非常深刻的经验教训,值得各级检察机关在司法办案活动中认真反思和把握。
  顶压力敢监督排除非法证据
  记者:检察机关能够依法监督纠正王玉雷故意杀人错案,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审查逮捕环节是检察机关办理普通刑事案件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坚守防止冤假错案的第一道关口。因此,检察机关能否在审查逮捕环节发挥好监督制约作用,依法准确适用逮捕措施,对于正确打击犯罪、保障人权和防止冤假错案发生都有重要意义。王玉雷案是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过程中,坚守正确司法理念,注重保障人权,有效避免冤错案件发生的一个典型案例。
  这个案件的成功办理,有许多非常关键的因素,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司法理念问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很多冤假错案的发生,究其根源,首先是司法人员司法理念上出现了偏差。检察机关一直强调要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司法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对此理解不深刻、践行不到位问题。对某些办案人员来说,片面追诉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保障人权观念相对淡薄。表现在审查逮捕工作中,主要是不愿或者不敢排除非法证据,不能依法严格把握逮捕标准,甚至对一些不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由于某些压力和因素影响,也不敢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最终不仅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利,也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
  在王玉雷案中,检察机关和办案人员自始至终秉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司法理念,并且在这种理念指引下,严把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多次当面讯问和听取犯罪嫌疑人陈述,注意发现并且坚决排除非法证据,在其他证据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情况下,能够顶住压力、依法办案,最终对王玉雷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不仅切实保证了无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而且避免了一起错案悲剧的发生。
  检察机关和办案人员在该案中展现出的正确司法理念和依法监督、敢于监督的精神,对于各级检察机关依法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全面提升法律监督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