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战不能让文化缺位

02.11.2017  20:08

  当下,扶贫进入到攻坚阶段。在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并立下铮铮誓言:“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民众的权利,也是执政党的庄严承诺。多年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我国一直致力于解决农民吃饱肚子、穿暖身子的问题。经过努力,当下的中国农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但是,从扶贫过程来看,最亟待解决的还是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跟上,文化贫乏。一些农村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村存在文化“空壳”的危机,使得物质脱贫失去意义。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呼吁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对不少农村地区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实现真正脱贫,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如果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真正的脱贫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要实现贫困地区的文化扶贫,我们必须着手做好以下几件事,其一,多做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文章,抓好贫困地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真正让贫困地区的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其二,多做一些传承、交流和传播文化文章,潜心挖掘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其三,多发掘地方文化人才、培育基层文化创作队伍,从多个方面促进和保障他们创作出大量接地气、有温度的作品,让乡村的文化造血功能日益强大起来。

  文化扶贫既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也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在扶贫攻坚战中,我们应将文化扶贫作为突破口,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思想文化阵地,切实解决好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涵江区委文明办 陈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