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拓扶贫开发工作新路径:旅游+扶贫 打造"向往的生活"
6月30日,由省政府新闻办主办的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福州召开。
本次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策划邀请经济欠发达的老区苏区县做专场推介发布。作为首场县级推介发布会,当天活动采取连线直播、组合发布、现场推介等方式,全面、立体、生动讲述决战脱贫攻坚的泰宁故事。
近年来,泰宁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发展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拓展扶贫开发工作新路径。“旅游+扶贫”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守着好生态过上好日子
发布会现场,省委文明办派驻泰宁县上青乡崇际村第一书记张健,分享了一个旅游精准扶贫的故事。
前些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肖红良一家多人患病,大额医疗费用负担沉重。为了还债,肖红良到县城工地打零工,辛苦却挣不了多少钱。
在帮助肖红良申请医疗救助后,张健开始筹谋为其造血。“驻村之初,我多方走访调研,结合村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确定了旅游精准扶贫思路,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张健说。
随后,张健同上清溪景区对接,安排肖红良参加技能培训,介绍他到景区当排工,同时兼任仓库管理员。去年,肖红良撑了268趟竹排,每趟收入70元,仓管员每月工资1000元,加上村里旅游专业合作社入股分红、政府各项支农惠农补贴等,一年总收入有4万多元。
有稳定收入,还能就近照顾家人,肖红良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今年受疫情影响,肖红良在景区工作的收入减少,县里又介绍他到村里的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工地工作,上半年整体收入不减反增。
肖红良的脱贫故事,正是泰宁县推进“旅游+扶贫”的微观写照。
“泰宁有绕城而过的金溪、丹霞旖旎的大金湖,曾经是汉唐古镇、两宋名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前景广阔。”泰宁县委书记吕国健说,旅游业就业容量大、关联带动性强,是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绝佳方式,也是带动脱贫的最佳选择。
近年来,泰宁通过发展旅游,摆脱了“守着好生态过着苦日子”的困境,解决了困难群众出路和生计问题,改变了他们因循守旧、闭塞保守的思想观念。2019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3万人次,超过80%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参与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
因地制宜拓展扶贫新路径
经过多年培育与机制创新,泰宁的乡村旅游产品与服务体系日臻完备,带动脱贫的效果不断显现。
吕国健说,在推进旅游扶贫过程中,当地坚持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县级层面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一起部署、一起推进、一起考核;乡(镇)层面通过开展乡村旅游“三个一”竞赛活动,即每个乡镇建设1至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举办1场主题活动、每年接待1万名游客,进一步释放乡村旅游富民效应;在村级层面,大力实施“春风工程”村集体收入增收行动,扶持26个村实施乡村旅游项目,平均每个村村集体增收3万元。
在此过程中,广大乡村立足资源优势,摸索出“景区+农户”“公司+农户”“生态+文化”“合作社+农户”“农庄+游购”等乡村旅游扶贫创新路径。
其中,水际村立足“景区+农户”,发挥毗邻大金湖景区的区位优势,组建家庭旅馆、游船、渔业三大协会,把农家改成民宿、渔船换成游船、捕鱼做成渔业,带动全村及库区周边村2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际溪村依托“公司+农户”,先后引进9家企业,共同开发际溪村“耕读李家”旅游项目,带动农民以土地、资金、民房等入股,推动“资源变资产、民房变民宿、村民变股民”;崇际村坚持“合作社+农户”,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乡村投资、小组出地、村民参与的方式,吸纳村民和贫困户,发展写生民宿、特色豆腐宴等业态,去年接待写生团队3.2万人次。
2018年,泰宁成为全省首批摘帽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607户490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吕国健说,泰宁将持续拓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等做法,努力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衔接好。
今年3月,泰宁启动实施乡村振兴和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提升行动,旨在把单个乡村旅游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按照规划,当地将着重打造“三际、三园、一夜游”等特色精品项目。
“希望通过实施这些项目,进一步激活绿色动能,持续守护绿水青山、做实金山银山,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吕国健说。(记者 张辉)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