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共服务平台还需制度来兜底
记者昨日从市政府获悉,福州市市民公共服务平台已上线试运行,不仅提供预约挂号以及公积金、医保、社保等多项公共服务事项查询及缴费服务,还可查询城市天气、实时路况、公交车辆,以及人事人才信息和劳务派遣机构等信息。(3月20日《福州晚报》)
显然,福州市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建设统一的服务入口,一站式面向市民提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多元化服务,为市民“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最终达到消除以往备受市民诟病的“门难进、脸难看”办事难印象,实现“事好办”。
只要政府管理部门多动脑筋,多费心思,百姓就能够少跑腿、少操心,这点从近年来“福州窗”的打造可窥一斑。
事实上,在很多部门工作人员的思维中,不办事或少办事就会减少犯错机率,更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在信息不共享、为民办事的氛围不够浓厚的线下工作环境中,有担当之心的工作人员往往会成为“异类”。这种境况的出现,不仅折射出政府服务于民的观念还需改变,更反映出部门“官老爷”思想还很严重。
最近几年来,由于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的严格深入落实,在扫除政府部门长期以来存在的“无利不办事、有利乱办事”的同时,“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共识也悄然形成。
不难看出,从浙江晒出首批40961项“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到全国率先实行行政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的福州,无不向群众释放出政府服务好民众的决心和行动。
福州市市民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是政府服务从线下往线上的有益延伸,也是当地政府开启智慧服务好民众的又一新举措。政府能够如此动脑筋,自然是群众之福,但好事要办好,好事要办到群众心坎上,却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毕竟,服务好群众的决心有了,服务平台搭建了,如果缺乏相应的激励、管理制度,单纯追求让群众便捷查询、网上预约,恐怕还难实现便民、利民的服务初衷。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完善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素质的激励机制,多在细节和可持续方面进行配套落实,既要打造好线上、线下的立体式、全方位的为民服务体系,又要让群众少跑腿、办成事,办的心安。(泉州市委文明办谢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