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农村垃圾分类“三通道”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生态文明是基础是关键,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是重点,把垃圾分类纳入文明村镇创建考评体系内容加以管理,通过打通农村垃圾分类“三通道”,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打通农村垃圾分类源头管理通道。垃圾分类工作重点抓源头,只有源头分类好了,后续工作才会简单,强化群众垃圾分类意识。通过高渗透、高密度的入户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让每家每户的村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垃圾分类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同时还需要倡导村民学会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区别,各种大小会议将垃圾分类作为重点工作来强调,要求全村发动,家家行动,让垃圾分类“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通农村垃圾分类终端处理通道。落实垃圾分类设施保障,要加强终端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推进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垃圾的有机化处理,提高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引导农户按照“能否腐烂”这个容易辨识的特征初次分两类投放,再由经过系统培训的保洁员,对农户提交的“不易腐烂”垃圾二次分拣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在源头被准确分为有机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垃圾分类和扶贫规划、产业规划、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打通农村垃圾分类监管机制通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牢牢抓住“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农村乡贤作用,实现垃圾分类党员引领,环境保护党员带动,由村党员干部发挥模范作用,制定垃圾分类监管机制,要求保洁员上门每家每户分类收集垃圾时,通过面对面交流、指导,让农户很快可以学会垃圾分类知识,并逐步养成分类习惯,组织定期与不定期的日常检查,对分类不到位的家庭进行及时整改,对分类情况优秀的家庭给予一定的激励,在推进农村垃圾分类中,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激励机制,让村民弄得懂,也愿参与。各地农村通过积分兑换实物、引入“点赞榜”“红黑榜”等竞争激励措施,让村民在“会分”垃圾的同时更“愿意分”,确保提高村民环境质量意识和垃圾分类积极性,实行垃圾分类常态化。 (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