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二元结构 生态民生共赢

12.11.2015  12:15
中国绿色时报11月12日报道(记者  陈永生  孙勇)  2014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全面启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201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前者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对农村牧区投入规模最大的民生、民心和发展工程;后者则被誉为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维护木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支撑,激发林区活力、推动绿色增长的战略选择,改善林区民生、提高林区社会保障水平的战略途径。
  二者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现了紧密结合。林区主动融入自治区发展大局、国有林区改革全局,开启了建设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的生动实践。
  
  一样的国土,一体的机遇。
  “十个全覆盖”彻底打破了林业、地方的二元结构。工程启动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将其与深化国有林区改革深度结合,与深山远山居民职工搬迁、棚户区改造相互融合,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居住宅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一个天蓝、地绿、宜居、和谐的新林区快速走来。
   林业地方加快融合
  这两年,林区找到了归属感。
  2014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启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村级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事业保障“十个全覆盖”。林区不再被区别对待,不再疏离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外。
  2015年初,《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出台,林区迎来新一轮理顺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的机遇。生态也是民生,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两项政策叠加,林区利好不断: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投入林区建设资金2077万元,内蒙古森工集团企业配套2077万元;
  2014年,林区完成92.3公里林场街道硬化美化工程,惠及31个林场(管护所);
  2015年,自治区财政安排69.8公里林场街道硬化工程和“村村响”广播覆盖工程,目前已全面完成;
  ……
  林区成立了“十个全覆盖”攻坚领导小组、攻坚指挥部、工作推进组和攻坚包片督导组,派驻林业局督导74人,干部下基层超过1800人。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带队到职工居民小区、家中,修房屋、刷杖子、清院落。职工群众则义务献工,剪草坪、植新苗、修公路。林区上下迅速形成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强大合力。
  目前,林区已上报16个项目,这些项目一旦实施,将对林区“十个全覆盖”和深山远山职工搬迁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新林区释放新魅力。今年上半年,林区各游览景区共接待游客24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22%;旅游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120%。“十个全覆盖”将使林区发展更为看好。
   林区短板快速补齐
  秋阳高照时节,拎着油漆,拿着刷子,乌尔旗汉森工公司职工陆春刚和同事们坐在小板凳上认真地为库口森林管护所居民杖子“穿彩衣”。
  “我们这是在义务美化街边环境呢。”陆春刚告诉记者,“不仅是我们消防队,还有好多单位的职工都参加了义务劳动。家乡环境越来越好,咱自己待着也舒服。”
  如今在林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一场场环境大战。
  基础设施建设是人居环境的根本。2014年前的几年里,林区累计投入200多万人次的义务献工和2亿元资金,开展美化、净化、绿化、亮化工程,维修改造局办公场所270处,林场124个,检查站、管护站231个,公路两侧绿化造林4.13万亩,四旁植树81.2万株,培植灌丛草坪44.7万平方米,修整建设文化广场、休闲公园71处,硬化和修整林业中心城镇道路52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但与地方相比,林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差距。如何尽快把林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这两块短板补上来,推进林业、地方公共服务均等化?
  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决定从群众最关心的实事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大的难事改起:结合推进国有林区改革,优化生产生活布局,安排部署“十个全覆盖”工程任务及深山远山林场居民搬迁工作;与呼伦贝尔市协调,将林区深山远山职工搬迁纳入呼伦贝尔市整体工作范围。与此同时,相关林业局也加强了与属地旗(县)的沟通对接,按照政府主导、企业配合的原则,全力推进林区“十个全覆盖”工作。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局址居民区向棚户区、公路沿线林场、深山远山林场拓展,从公路铁路沿线向局址道路和居民巷道延伸,从林区小城向旅游景区拓宽,形成了连线扩片的规模效应。
  到2017年,林区将实现林场和局址周边没有板夹泥棚户房,建成生态良好、环境整洁、生活舒适的新型林场(所),为职工群众创造一个舒适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
   林区民生大幅改善
  “只要给的政策都一样,我带头拆……”
  看到深山远山职工居民搬迁摸底调查工作组下来,阿里河林业局原嘎仙林场的老住户林学芳说,对于搬迁,他期盼已久。林学芳67岁,一双儿女一个在加格达奇打工、一个在牙克石生活,老伴在阿里河镇照顾孙子,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生活。
  “家人、邻居陆续搬走,感觉很孤单,我也想到城里生活了。”林学芳说,他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习惯了这里的宁静,但房屋老化、取暖问题,再加上医疗条件缺乏和对孙子的惦念,令他一直期盼着搬进城里生活。
  林区实施棚改工程以来,已有5.2万人从深山远山林场搬迁到中心城镇或林业局局址,但目前仍有不少居民像林学芳一样,常住在深远山林场。
  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为林区深山远山居民搬迁创造了条件。森工集团(林管局)为把幸福覆盖到林区每一位职工群众,将深山远山职工居民搬迁、棚户区改造、“十个全覆盖”工程同步实施,共同推进。
  森工集团正在谋划深山远山职工居民搬迁和“十个全覆盖”工程总体规划,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生态”“地企合作、密切配合”“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积极推进、确保稳定”的原则,对工程范围内的房屋宜拆则拆、宜修则修,充分尊重职工居民的意愿期望,依法依规进行。
  7月25日-8月8日,内蒙古森工集团根据《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及自治区党委指示精神,先期在阿里河-根河-莫尔道嘎公路沿线林场、林业局局址开展了旧房拆除和环境整治大会战,目前已经完成拆除3000余户,沿线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当一串新房钥匙递到克一河森工公司电讯管理处困难职工李传安手中,他的妻子掉下了眼泪,嘴里不停地说:“今年俺俩不用挨冻了。”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内蒙古森工集团与呼伦贝尔市结下“战略同盟”,地企双方快马加鞭,一体化、一条心、一盘棋,林区职工群众居住条件迅速改善。
  一次次地企对接、一场场专题会议、一轮轮摸底调研,地企双方本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团结协作、共同推进”的原则,对林区棚改工程最后的“硬骨头”展开攻坚。林区棚造工程计划总规模15万余户,全部建完将有近30万名职工群众享受棚改工程政策成果,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观。
  此刻,林区深山远山职工居民搬迁、“十个全覆盖”和棚户区改造这三大工程推进正酣,一张张“幸福清单”真切地让职工群众感到,原来幸福生活正在不断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