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蚊虫攻防战打响 了解驱蚊成分慎选驱蚊产品

02.07.2015  19:05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佳宁

  炎炎夏日是郊游及户外活动的旺季,亦是蚊子繁殖和活跃的季节。如果未有做足防蚊措施,踏足户外随时变成蚊子的大餐。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日前分析了市面部分驱蚊产品的资料,针对驱蚊产品做出了相关的调查报告。

  该报告显示,香港地区市面的驱蚊产品中,一些主要的驱蚊成分包括避蚊胺(DEET)、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IR3535)、香茅油、对-薄荷烷-3,8-二醇(PMD)及甲基壬基酮(IBI-246)。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调查显示,各成分的驱蚊效果各异,然而驱蚊产品的成分浓度不会影响其驱蚊效能,只会影响有效时间。以其中被广泛使用了超过50年的避蚊胺为例,如浓度少于10%,有效时间只有1至2小时;但如果浓度达30至35%,有效时间则会增长至6小时。至于皮肤磨擦、流汗或身处的环境等,都会影响产品的驱蚊效果。

  消费者需注意,有些驱蚊成分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反应,例如含有避蚊胺产品的安全性一直备受质疑,尤其是用于儿童身上。但未有足够数据证明避蚊胺对儿童有特别影响,较常见的副作用是出疹,如过量使用更有机会导致抽搐。

  根据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建议,成人和儿童使用避蚊胺的浓度,不应超过35%及10%。而加拿大健康局的指引亦建议,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应使用含避蚊胺的产品,同时指出6至24个月的婴儿每日最多使用含避蚊胺少于10%的产品1次,2至12岁的儿童每日最多使用3次。

  消费者如使用含有避蚊胺或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成分的驱蚊产品,要留意该两种成分可以溶解胶质物品以及某些合成纤维,如手背、手掌沾有含此成分的产品,再提取含有胶部件的物品,例如手机、相机及胶框眼镜等,可能会损坏该等物品。

  消费者在涂抹驱蚊剂时应注意的事项:

  6个月或以下的婴儿不应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若在儿童身上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浓度不应超过10%。

  不要让儿童处理或自行涂抹驱蚊剂。

  避免把驱蚊剂涂抹于儿童的眼和口部范围、伤口或敏感的皮肤。

  如使用喷剂,应在较空旷的位置喷,以免大量吸入。并且远离火源,以免引起火灾。

  儿童回到室内后,应把残留在皮肤上的驱蚊剂洗净。

  不要在食物附近使用驱蚊剂,亦不要用沾有驱蚊剂的手直接拿取食物或揩擦眼睛。

  曾经涂上驱蚊剂的衣服,应用肥皂和清水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