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地方或再扎堆上项目 警惕微刺激变成强刺激

16.07.2014  11:31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截至7月上旬,共有11个省(区、市)明文出台了稳增长措施,最近一个月内就有7个。追加投资成为各地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多省推出了规模庞大的计划,从而导致地方扎堆上项目的情况可能于三季度再次出现。

专家提醒,投资项目上得过多,既可能增加地方政府债务,加剧金融风险,又会挤占其它行业资金,抬高市场利率。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必要兼顾当前和长期,要警惕当前的微刺激政策走样,最终变成强刺激。

出手

多地集中发文稳增长

从已经公布的一季度各地经济数据看,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区域增长问题凸显。共有11个省份G D P同比增速低于全国,为历年最多。31个省市同比增速无一超过去年第四季度,即使与年初普遍下调的年度增长目标相比,除安徽外,其余30个省份也均未达标。

为此,二季度以来,共有福建省、云南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河北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山西省、贵州省共11个省(市、区)发文件明确出台了稳增长政策。

其中,四川省于6月3日、6月30日和7月2日先后发了《促进当前经济稳增长的十六条措施》、《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十二条措施》和《关于稳定经济增长的十条财税政策措施的通知》;河北省于6月19日和6月26日下发了《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增长政策措施的通知》、《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力度的意见》。

从时间上看,更多的稳增长文件是在近一个月内集中出台的。其中,6月下旬发布的有5份,7月上旬发布的有3份。从内容上看,有3份文件明确提出要促进或者加大投资力度,最早的一份是6月25日甘肃省出台的《关于发布首批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的通知》。

在中央政府不愿大力刺激经济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开始推出自己的刺激措施,主要手段就是上重点项目,这在近来各省(区、市)的常务会议上也经常被重点提及。

6月18日,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主持召开全省经济工作座谈会,强调各地、各部门要顾全大局、算好大账,紧紧抓住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牛鼻子”。6月12日,海南省省长蒋定之主持召开六届省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强调发展始终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稳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要继续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放。6月10日,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要着眼质量效益,按照“能上则上、能快则快”的思路,把项目和投资作为核心内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大投资力度,尽快促进项目投产达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各省常务会议还频频提到“主动作为”一词。6月18日,辽宁省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认为,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解决矛盾。6月13日,吉林省政府2014年第7次常务会议指出,要主动作为,振作精神,自我加压,攻坚克难,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