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鸿尾手工炭焙月饼传承几代人 技艺面临失传
福州新闻网9月2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廖云岚 文/摄)家住晋安区鼓山镇的小陈是个孝子,每年中秋为了给老人们准备月饼,他都特地跑到闽侯鸿尾乡去订购地道的家乡口味月饼。他说,每当老人们吃到月饼脸上露出幸福微笑时,自己都有一种满足感。小陈不惜大费周折准备的月饼,其实是一种手工炭焙月饼,一种即将失传的月饼。
根据小陈的指点,26日,记者专程到闽侯鸿尾乡寻访这种月饼。走到鸿尾中学旁偏僻的小巷中,在这里向上年纪的老人一打听,就会知道这家手工月饼作坊的地点。
走过几条小街巷,记者找到了郑师傅的手工炭焙月饼作坊。这是一个家庭作坊,郑师傅夫妻俩正在炭火前加紧烤制一炉炉月饼。室内两台土制烤炉十分特别,基座是约1米高的大水缸,缸上架着一个大铁锅,里面装满正在燃烧的炭火。铁锅中间架着一个烤饼用的大饼铛,里面摆着七八个月饼,个个都有菜盘子大小。饼铛的铁盖上堆满大块的火炭,这样就可上下两面同时烘烤饼铛内的饼。两台烤炉让室内气温变得很热,每隔几分钟,郑师傅就旋转一下饼铛的铁盖,观察月饼烤制的程度,或麻利地用铲子将饼翻转一面。
郑师傅指着饼铛说,这套家当至少用了两代人,而他的手艺也是曾祖父传下来的,可惜他的儿子不愿意继承这项手艺,估计到自己这一代就要失传了。他说,这些年外地人在当地开了几家糕饼店,用电烤炉制作月饼,对传统手工炭焙月饼冲击很大。一块0.5公斤重的月饼,利润只有0.5元,烤制一批月饼,从备料到完成需要2天时间,而他们夫妻一天只能烤200个月饼,十分辛苦。
郑师傅的妻子在一旁的铁锅上用油炸花生,烹煮腌制好的猪肉,不停忙碌着。她说,传统月饼必备的馅料近10种,猪肉需要采用新鲜的猪背部肥肉,必须在前一天先用糖腌制好。
现在向他们订购传统月饼的顾客有当地人,也有来自闽侯县城以及市区等地的,他们往往吃腻了机器生产线制作的月饼,更愿意吃原汁原味的乡土口味。
手工炭焙月饼,技术都在一双手上,烤得好的饼馅香皮脆,外形饱满,表皮金黄不焦,馅料火候适中。郑师傅说,现在只有按照传统习俗办事的人才选用手工炭焙月饼馈赠客人或老人,因此,他们夫妻也只有在传统节日前为批量订购的顾客开工制作。郑师傅说,靠做手工炭焙月饼已经难以维系生活,这项手艺即将在他手上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