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患有房颤却不按时吃药 心脏栓子脱落堵血管

17.06.2015  11:37

  福州新闻网6月17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朱丹华)陈依姆患有房颤却不按时服用抗凝药,结果心脏栓子脱落堵塞了肠子血管。这下,老人不得不住院治疗,所幸医生的介入手术取得成功,依姆的局部肠管没坏死,才免得开刀。

  6月4日,80多岁的陈依姆突然感到腹痛难忍,还开始呕吐,她的家人赶忙将她送到省立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老人的肠系膜上动脉被心脏栓子堵塞了。随后老人被转到介入科接受溶栓治疗。

  从6月5日到8日,医生尝试两次穿刺溶栓都失败了。10日,医生更换了穿刺点,终于溶栓成功。如今,陈依姆恢复良好,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那么,肠子上的血管怎么会被心脏栓子堵住呢?原来,陈依姆患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医生建议她每天服用抗凝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并限制已有血栓增大,同时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陈依姆没有照办,结果心脏栓子脱落堵了她的肠子血管。如果没有及时溶栓,她的局部肠管将会坏死,最终只能手术切除肠管。

  据了解,“房颤”是较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心脏栓子,它脱落后可能随着血液“游走”至人体全身各处,会导致脑栓塞(“中风”)、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等严重后果。

  医生提醒,抗凝药疗效显著,受众面广,但也是全世界所有药物中最容易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之一,比如患者在服用抗凝药华法林时又食用枸杞、当归等,容易引发不应有的出血反应。因此,患者应在医师或药师的长期指导下安全服药。名词解释:栓子

  栓子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自体或外来的不溶于血液的异物。它可能随血流运行阻塞机体血管腔,引起“栓塞”,并使相应区域的组织或器官因缺血而坏死。

  房颤对人体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心脏栓子。由于房颤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极易形成心脏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