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分析师:房市不存在全局性泡沫 有其客观合理性
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与以前历次调整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本次调整并非政策调控引起,而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货币政策调整以及房地产市场自我调整的结果。应该看到,房地产市场本身并不存在全局性的泡沫,全国范围内不会出现供求严重失衡的局面。未来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将逐渐放缓,房价将呈现平稳、慢涨态势。
年初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商品房销售明显放缓,房价涨幅缩窄,土地成交下滑,市场预期渐趋谨慎。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中国房地产业未来走向的判断层出不穷,有的认为房地产存在泡沫破灭甚至崩盘的可能。我们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状况,梳理了本轮调整的内在动因,据此对房市下一步走向进行了预判。
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其客观合理性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全局性的泡沫。首先,从房市的发展历程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房地产业在调控与反调控中不断调整、前进,总体上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十几年。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和破灭具有本质的不同,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过程的背景下同步发展的,是以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和提升居住环境为首要前提的,因此中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有其客观合理性。
其次,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在经历了2010年以来几轮调控之后,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基本退出,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是真实的居住需求。年初以来房价上涨动力总体上减弱,但除个别城市房价较大幅下跌外,绝大部分城市价格基本平稳;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近几年同期的高位;房地产投资增长乏力,但仍保持15%以上的较快增长。
第三,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结构看,房地产业的短周期通常为2-3年,在经历了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的强劲反弹后,目前处于库存上升、行业整体下行的阶段,相当部分城市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下一步,随着房地产企业随行就市调整开发经营进度,目前库存高企的状况将逐步缓解。长远来看,在我国全力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每年约有两千万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按目前的平均居住水平推算,每年大致需要新增房屋6 亿平方米以满足城市新进入者的需求,而我国每年完工的住宅面积最多不超过8 亿平方米。除了城镇化带来的新增需求之外,城市现有居民的改善性需求也不容忽视。
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深层次原因
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与以前历次调整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本次调整并非政策调控引起,而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货币政策调整以及房地产市场自我调整的结果。
其一,经济增长放缓带动房地产市场降温。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房地产投资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超过20%,房地产投资对于以投资为主导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国经济而言举足轻重。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经济增长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阶段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经济运行向增长速度“下台阶”、增长质量“上台阶”的新常态过渡。在这样的总基调下,中央对于经济增速的整体回落表现出相当的定力,对作为经济重要支柱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也体现出足够的容忍度。因此,缺乏行政手段支持,只能遵循市场规则的房地产行业面临自然“减速”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