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侨领戴祥滋故居昨完成修复 曾修建抗日炮楼

15.11.2015  08:55

  戴祥滋后人在炮楼及山门前合影

  福州新闻网11月15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刘琳 文/摄)由福建省文物局、福清市文体局与戴祥滋海内外后人集资,著名爱国侨领、抗日名杰戴祥滋故居昨日完成修复。昨天上午10点38分,戴祥滋云中洋故居正式挂出“福清市文物保护点”的金色牌匾,从台湾、香港、辽宁及加拿大、新西兰等地赶来的戴公第二代至第五代后人见证了这一刻。福清抗日游击队队员、原福建省司法厅厅长陈振亮讲述了抗日炮楼传奇历史。

   戴祥滋慷慨捐资抗日

  戴祥滋(1870年~1958年),字吉云,曾任印尼泗水玉融公会会长、福清县华侨协会名誉会长、福清县政协委员。他生于福清市音西街道云中洋村,少年时赴印尼谋生,经艰苦拼搏,富甲一方。1920年,他除自己带头捐款外,还发动福清籍华侨捐资兴学,在县城孔庙创办华侨小学。后来,他携巨资回到福清,帮助家乡建设。他曾捐巨资创办福清消防局——救火会,建可洛桥和吉云路,并独资创办云中小学,出资参办城关华侨小学(今城关小学)和县初级中学(现福清一中)学生宿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戴祥滋不但慷慨捐资支援中国军队浴血御敌,还曾花费巨资为淞沪抗战中的十九路军赠药,并发动印尼华侨抵制日货、捐款助国抗敌。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他参与在福清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抗日捐款、投军热潮,还曾抱病到印尼举办各种抗日筹款动员会,为祖国抗战募得巨款。自1931年9月抗战爆发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戴祥滋未添一件新衣、一日三餐以地瓜稀饭佐咸菜果腹,节省下每一个铜板支援祖国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