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特战队员伞降曾偏离数百米 新软件提高精度
该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深入基层了解装备使用难题 董安成摄
■引子:
既有高层次科研人才,又身处作战训练一线,作战部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优势在哪里?课题立项的依据是什么?成果检验的标准是什么?第31集团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10年来,坚持瞄准战斗力标准贯穿课题立项、科研攻关、成果论证、转化应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科研攻关“接地气”的独特优势,先后破解了百余个制约战斗力生成难题,打通了科研走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他们的实践对我军科研领域贯彻战斗力标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科研立项用战场硝烟“熏一熏”
“这个研究方向虽是你的专业强项,但目前我们无法提供技术支撑,也缺乏检验平台。”今年年初,第31集团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课题论证会上,博士后研究人员刘运申报的课题“某型雷达战法研究”没能通过该站学术委员会的审核。
科研攻关的方向在哪里?课题立项的依据是什么?“建站以来,课题申报虽然坚持部队不需要的不立项、论证不清楚的不立项、没有推广价值的不立项‘三不原则’,但仍存在‘重立项、轻实用’等问题。”围绕课题被否决这一现象,博士后研究人员对战斗力标准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网上敏感信息监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与部队战斗力建设关联不大;“多兵种协同通信模型构建”课题,研究范围太宽,服务作战指挥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该站先后有10余项与战斗力建设联系不紧密的课题被否决,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科研攻关自觉与战斗力“对表”,科研立项前先用战场硝烟“熏一熏”。
“作为我军作战部队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最大优势就是‘接地气’:与部队实际贴得紧、与军事斗争准备贴得紧。”该集团军领导介绍说,他们坚持课题立项既要高起点,更要紧贴作战训练需求,脱离部队实际的一律不立项。
每逢新装备列装、重大演训活动,该站都第一时间组织博士后研究人员深入训练一线,及时了解演训场上的科研需求,提高课题“含战量”。每次筛选课题,他们都召开双选会,部队提出研究项目、功能及要求,经相关专家审定后,现场签订攻关协议书。
一次伞降训练中,因人工测算风速、风向等数据不够精准,影响投放时机,导致5名特战队员偏离预定伞降位置数百米。正在现场调研的该站站长蒋思宇决定研发“定点跳伞辅助系统”软件,申请很快获批。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关,蒋思宇成功研制出系统软件,提高了特战队员定点伞降的精准度。
科研成果用战斗力尺子“量一量”
该集团军实兵演习作战会上,随着画面的切换,相距百余公里的各指挥所实况,实时显示在集团军指挥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
支撑可视化作战指挥的,是该站研发的“某视频传输分发系统”。几年前,他们开发出该系统后,解决了无人机、某侦察系统等6类视频信息远程传输难题,提高了指挥效能。
随着部队作战样式的变化,对作战指挥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年初,博士后研究人员又将该系统“回炉”升级,拓展异地同步指挥功能。
“战斗力标准是科研攻关的试金石,科研成果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检验。”该集团军领导告诉记者,该站坚持每项科研成果都至少在3个单位进行实践检验,并全程跟踪试用成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回炉淬火”。
“某核生化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就是在“实践检验——发现问题——回炉淬火——再实践检验”的循环验证中一步步得到完善的。
一开始,该系统软件投入运用后发现,系统局限于查询、标注等功能,不能满足未来作战指挥需要。针对核生化事故的应急处置需求,该站把事故类型、发生地点、污染范围等作为突破口,逐一破解难题。
构建数学模型、拓展信息系统……经过3次升级改进,如今,该系统软件既能快速评估事故等级和影响区域,又能与一体化平台信息融合共享,为应急指挥、快速救援提供辅助决策。
“战争铁的法则证明,多少‘拿手戏’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并不拿手。我们不能‘夜郎自大’,更不能‘刻舟求剑’。”对照战斗力标准,博士后研究人员检讨反思:是不是对现有成果沾沾自喜,对进一步创新缺少动力?是不是热衷于成果报奖,对转化应用缺少热情?他们看到了差距,找准了方向,也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成果检验到转化应用,该站始终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科研攻关的每个环节,逐项成果建立跟踪问效档案,适时更新升级。建站以来,他们开发的15个作战应用系统软件被推广运用,推动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大幅提升。
科研追求用战斗力标准“正一正”
“目标出现,注意跟踪……”一条条情报信息和指令在网上穿梭,指挥员调集各类火器围歼“敌”目标。
这是该集团军防空兵部队组织的网上对抗演练。他们通过新型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了上下级与友邻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博士后研究人员郝贵祥不无自豪地说:“该软件虽然是某科研所研发的,但也有咱们站的功劳。”
针对某一体化指挥平台无法实时接入战场动态信息、态势分发共享环境不完善等问题……该站研发了“某通用态势分发显示控制系统”软件,完善了态势数据库,提高了作战指挥效能。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吴泉源获悉后,问该站能否提供相关资料。有人提醒,把成果拱手相让,会影响报奖。但该站态度坚决:想局部利益多,想全局利益就会少,眼睛盯着私利,战斗力标准就会立不起来,落不下去。未来联合作战需要当下的联合攻关,应打破“门户”之界,使科研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服务部队战斗力。
“××科研所正在研究新型一体化指挥平台,急需一批成熟的成果来助推。”吴教授言辞恳切。
“我们把成果给你们,希望能惠及更多的部队!”蒋站长当即同意成果共享。
这个科研所从该系统软件得到启发,重新升级改版一体化指挥平台。该科研所主任李晓杰感慨地说,多亏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支持,升级后的一体化指挥平台,更加贴近部队实战化训练需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化装备列装作战部队,一些武器装备和信息系统的实际操作性能与设计功能之间存有差距。”博士后研究人员刘运说,解决这些问题,科研院所缺乏第一手资料,基层部队缺少专业力量,该站坚持与科研院所共同搭建协作攻关快车道。
近年来,该站先后与总装某科研所、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等8个博士后流动站签订合作协议,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开展科技互助、联学联研活动,共享科研资源,先后为科研院所提供支持百余次,帮助院校和学员完成多项课题攻关。(吴科儒 本报特约记者 陈 云 程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