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法院加强信息化建设

21.01.2015  11:22
  近日,40多名在闽全国人大代表观看省高院信息化实战演示后,为精彩的操作集体点“”。

  数十秒内精准查控“老赖”名下存款、远程视频接访百公里外申诉人、司法公开信息“一网打尽”……2014年以来,在我省司法领域,一场信息化革命悄然兴起,曾经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已成为现实。

  当大数据时代踏步而来,我省法院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审判效率、破解执行难题,满足了信息化时代社会公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监督权。

  执行演绎“福建速度

  2014年12月22日下午,依托全国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仅用14分钟,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就成功划拨了一名被执行人在北京开立的银行账户内的存款。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执行网络查控系统”试运行后,网络划拨异地存款的全国第一案。

  不久前,在福鼎市的一家房企老板拖欠了3343万元后便开始东躲西藏。福鼎法院于是将其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随后,当地金融机构因其上了法院“黑名单”,拒绝向其发放贷款。借贷无门的老板只得主动现身,履行了还款义务。

  去年初以来,省高院实现与全省35家银行机构以及公安、工商、国土等部门网络对接,以往执行法官为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跑断腿、磨破嘴”的状况一去不返。

  省法院还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体系,将全省15.1万余名失信被执行人纳入“黑名单”,并通过媒体、网络公示。同时,对失信人在融资、置产、出境、注册公司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制,挤压“老赖”生存空间。

  无处不在的信用惩戒让失信者四处碰壁。据统计,去年全省先后有12186名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了义务。

  我省执行信息化工作在全国叫响,成为向全国推出的“福建样本”。2014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我省调研时指出,福建法院执行指挥系统已基本实现覆盖全省、内外联动、快速反应的信息化功能,走在全国前列。

  便民服务“线上”拓展

  1月12日,永春县的刘先生来到永春法院立案庭,不到10分钟就完成所有异地立案手续。

  通过泉州法院“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当事人只要在离自己最近的法院或人民法庭立案,相关的纸质材料就能被扫描成电子文档,由法院工作人员通过专网移送给管辖法院。

  案件在法院立案后,在哪个庭审理、由哪位法官审、什么时间开庭、有意见向谁反馈……这些曾经困扰案件当事人的问题,如今通过一个短信、一个电话,或者登录相关网站,便可足不出户解决。经过近几年努力,我省法院建成覆盖全省的“12368司法信息公益服务系统”,为当事人提供宣传引导、预约立案、诉前调解、救助服务、信访接待等一站式诉讼服务。

  为了让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的官司,我省法院广泛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快信息发布、网上办事、综合服务、社会监督等平台建设,积极完善远程立案、语音查询、网上办案、在线服务等便民功能,不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公正司法提供有力支撑。

  2014年1月,省高院成为全国首个开通官方微信的高级法院;其官方微博粉丝累计已突破46万。随着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密集开通,全省法院司法公开快速步入了“线上”时代。

  “智慧法院”渐行渐近

  在省法院的全省司法信息集控管理中心,20块70英寸的高清大屏幕正实时显示全省数亿个节点的司法数据。“这里是全省法院的大数据总控中枢。”省高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介绍。

  “从类型上看,民间借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婚姻家庭纠纷占据民事案件数量前三位;在刑事审判方面,危险驾驶罪居案件第一位……”据介绍,在司法大数据平台,系统正在实时分析各类案件的审限、质效等情况。

  除对司法信息数据进行实时汇集、生成、分析并可视化运用外,集控管理中心还具备远程音视频指挥调度、信息网络集中管理等功能,能进行庭审观摩、司法公开、执行指挥、视频调度、审务督查等。

  只要进入系统,每一个审判法庭、每一个人民法庭、每一个诉讼服务中心、每一个审判流程、每一次执行过程、每一次诉讼接访、每一个安防处突、每一台警用车辆都“一览无余”,构成了我省法院特有的信息化“八个看得见”。

  依托这只“千里眼”,省法院开展对下督察变得更简便、准确。通过网上督察,2014年省法院督察窗口、庭审、会议1780多场(次),向全省发出整改通报18次,整改解决问题245个。

  “适应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构建‘福建智慧法院服务系统’将是下一步全省法院的重要工作内容。力争通过一年时间,实现所有案件的立案、分案、庭审记录、录音录像、文书制作、上诉案件电子卷宗移送等全部在网上进行,把能够公开的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相关负责人说,一站式、全景化、智能型的理念将贯彻到办案办公、司法改革和基层基础等各项工作中,“智慧法院”正呼之欲出。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曾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