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一教师获评基层“最美人物”

10.02.2015  11:42

  9日,由省委宣传部牵头主办的2014年度福建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最美人物”评选活动评出基层“最美人物”10人,其中最美教师苏元省(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学一级教师)入选。

  该活动自去年5月开始,经设区市推荐、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推选、网络投票、组委会综合评定和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审议等环节,从50名正式候选人中评出10名,旨在弘扬社会正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苏元省(左三)和妻子吴建日与孩子们一起采摘自己种的菜。

  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学的宿舍楼,卧于群山之间。一个面容慈善,却眼窝深陷的老师,徘徊于那座楼前。

  有上课的日子,每天,从1楼到5楼,再从5楼到1楼,这位老师会一次次跑遍每一条走廊、楼梯、厕所,每一间宿舍,检查着寄宿生的日常。

  他就是最美基层教师——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学的苏元省。在这片偏远穷苦的校园,苏元省与他的寄宿生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他用爱诠释着发人深省的两个字——师魂。

  师者,任责

  15年前的一个夜晚,苏元省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西洋小学校长。一次又一次,为寄宿生管理的事,校长找上苏元省的家,想要他挑起这个重担。这一次,校长差点对苏元省下跪。那晚,苏元省沉默良久,答应了。

  这个重担,挑起了就再难放下。90多个10岁左右的孩子,翻山越岭,寄宿在西洋小学,有的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这一切,都压在苏元省的肩上。

  最琐碎的是小事,最难办的是小事,最平凡的是小事,最伟大的也恰恰是小事。从事寄宿生管理的这些年,一件件小事缠绕着苏元省,也是一件件小事成就了苏元省。

  2012年一个冬夜,凌晨一点,学生吴斯奇发起高烧,唤醒了苏元省。他一边照顾学生,一边联系学生家人。在深夜的刺骨寒风中,他抖着身子,穿过整个校园带着家长接孩子。

  2013年,又一个夜晚,凌晨四点,小学生赖胡海尿床,苏元省又被唤醒,睁着惺忪睡眼,他换掉湿漉漉的被子和衣服,陪着孩子进入梦想后,才打着哈欠回到自己的住所。

  ……

  寄宿生管理,往往费力不讨好。管好了,职责所在;管不好,愧对师责。若是碰上不讲道理的家长,更是满心的委屈。但对学生的爱,让身为教师的苏元省找到了坚持的理由。

  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家长的殷切期待,每每想到这些,苏元省寝食难安。这份工作,让他难得睡一个好觉,但他却干得满心欢喜,他说:“我的努力,我的付出,能换来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愿意做他们的守护神。

   师者,仁心

  “万金油”,是苏元省的绰号。因为照顾寄宿小学生,他既要当老师,又要当父亲,同时,他还是电工师傅、管道师傅、木工师傅、警察、理财顾问……

  2012年,西洋小学搬迁,开始与永安市第五中学同址办校。西洋小学的寄宿生突然从9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小学生与中学生一起生活和学习,这样的情形,让寄宿生管理成了烫手山芋。

  临危受命,当校长朱晓找到苏元省时,他没有丝毫犹豫。感人的是,这一次,苏元省的妻子、同为西洋小学老师的吴建日,主动加入了苏元省组建的六人团队。这一刻,苏元省夫妻的心,已经和寄宿生紧紧相连。

  农村小学宿舍设备简陋,百废待兴。苏元省带领他的团队,怀着师者的仁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为了学生晾衣方便,苏元省自己动手,在宿舍阳台墙壁间钻孔,用结实的钢条架起了笔直的晾衣绳,工程量浩大。

  为了学生晚上回宿舍不摔倒,苏元省亲自爬上大树,接电线、架路灯,照亮学生回家的路。

  为了学生能上干净的厕所,苏元省自己动手,组装自动冲水装置,每年为学校节约一万元左右的水费。

  为了学生吃到新鲜的蔬菜,苏元省在宿舍楼前开辟荒地,种起蔬菜,亲自煮给学生们吃。

  为了学生可以就近买到文具,苏元省建起了爱心超市,将常用的笔、笔记本、橡皮擦等以成本价卖给学生。

  为了避免学生钱财被盗或丢失,苏元省创办了校园银行,帮助学生寄存钱物,随时支取。

  为了让做错事的学生主动改过,苏元省每次破获“偷盗案”,都不指名道姓,而是教育学生把偷的钱物悄悄放回原处,保全学生面子。

  ……

  这些“分外的工作”背后,是师者的仁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对学生的爱要深沉、真切、全面,这样,才能与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心里相融。”苏元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师者,人表

  从1982年踏上三尺讲台,苏元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已经33载。如果不是2012年那次“顺手”救人,名不见经传的苏元省,或许就这样波澜不惊地奉献下去。

  那是一个盛夏的周末,在公园里休闲的苏元省,被公园人工湖附近传来的嘈杂声吸引。他放眼望去,一个近2米深的人工湖里,一个三四岁的小孩正在挣扎。眼看小孩就要被淹没,苏元省当机立断,狂奔数十米,一头扎进了湖中。仅四五秒,手上抱着小孩的苏元省就钻出水面,然后抱着孩子安全游回岸。

  脏臭的湖水浸遍了苏元省的全身,把小孩交给焦急的爷爷奶奶后,苏元省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回过神来的老人追上恩人,拿出一沓钱表示感谢,被苏元省婉拒。他说:“我只是顺手救人而已,孩子要紧,快送孩子去医院看看吧。”因为这句话,苏元省又得了个“顺手哥”的绰号。

  救人之事很快便传开了,荣誉也纷至沓来。永安市“最美乡村教师”、“见义勇为先进模范”、“十佳优秀农村教师”……再次和苏元省聊起救人之事时,苏元省内心依旧波澜不惊。为人师表,顺手救人,在苏元省这,早已内化成一种教师本能。

  苏元省的精神,感染着他的家人。他的妻子,从不支持他管理寄宿生,到加入他的管理团队,只用了短短几年。见到苏夫人时,她的眼里除了骄傲,还有对丈夫事业的全心支持。

  苏元省的女儿,苏婉珺,也因为耳濡目染父亲为人师表的精神,毅然选择了乡村教育事业。按苏元省的规划,苏婉珺去了一家离市区近2小时车程的山区任教。“年轻人就要多吃苦、多锻炼,这样才知道幸福生活的不易。”说话间,苏元省满怀期望地看着他女儿。而年仅24岁的苏婉珺,脸有稚气,可眼神却坚定异常。

  为人师表是一种力量,苏元省的精神,还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西洋中心小学校长朱晓,就是典型。“我现在正在打造顺手文化广场,作为我们的德育基地,动员所有学生学习‘顺手哥’的顺手精神。”朱晓说。

  墙内开花墙内香,在西洋中心小学,看到了这个顺手广场。顺手关水电、顺手捡垃圾、顺手帮同学,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个个“小顺手哥”、“小顺手姐”昭示着顺手精神正在校园中传扬。

  为人师表,不过如此。师者之魂,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