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一小学生获全国“最佳故事大王”
在网络上,福建人一直因为“F”和“H”发音分不清楚遭调侃。但这回,观音山音乐学校四年级学生刘镕源用他标准的普通话为福建人正了名——这位10岁的小男孩获得全国少年儿童故事大王比赛的最高奖“最佳故事大王”,这也是福建孩子在这一有着34年历史的赛事中,获得的最好成绩。
刘镕源上月在深圳举行的比赛中,面对包括姜昆、鞠萍、刘兰芳在内评委,以《猴吃西瓜》的经典故事,一举夺冠。他算得上是半个“厦门郎”——虽然爸爸是天津人,但是,妈妈是地地道道的厦门人。
不过,小男孩说,取胜的关键不在于他的普通话标不标准,而在于他把旁白说得如同007悬疑大片一样,以及他努力克制自己,不把感情过多地倾注在动作和表情上。
故事:老猴王的原型是爷爷
第13届全国少年儿童故事大王比赛上月在深圳举行,赛事始于1984年,由《故事大王》编辑部等举办。这类比赛一直是福建孩子的“痛”——由于先天不足,几乎每次都“铩羽而归”。不过,失败并没有熄灭福建孩子当故事大王的雄心。
今年,厦门的李硕老师带着五名学生,再次向“故事大王”发起冲击,刘镕源就是其中一位。
长了一对会笑眯缝眼的刘镕源是观音山学校的“赵忠祥”——学校的各种活动的主持,基本上被他包圆了,但这还不够。
整个7月,小男孩投入集训,每天先练习绕口令,再讲故事。他为比赛准备两个故事,其中之一是《猴吃西瓜》,故事围绕着老猴王、小毛猴、短尾巴猴等展开的,他必须要用声音把每只猴子不同个性表现出来。
在反复练习和揣摩了大半个月后,刘镕源总觉得哪里不对头。其间,他回了趟天津爷爷家,终于找到答案——他从爷爷身上找到老猴王说话的感觉。小男孩上周形容说,那是一种“想说又说不出来、想拉又拉不出来的‘便秘’感觉”,属于老人家的“有气无力”。
回到厦门后,刘镕源模仿爷爷的口气为老猴王“代言”。
理想:当个脱口秀主持人
今年有300多位孩子到深圳争夺“故事大王”,要经过初赛、复活赛、复赛和决赛。刘镕源非常顺利地杀到了决赛,决赛的评委有姜昆、鞠萍、刘兰芳等大腕,不过,小男孩并不犯憷。这种定力也非“一日之功”,而是源于他第一次登场忘词获得的“耻辱”。他回忆说:站在全校同学面前,一个词也记不起来了,那真是“耻辱”啊!从那以后,他训练自己:站在台上,把观众当成“大白菜”。
刘镕源最终在这些著名的“大白菜”面前,旁若无人地讲完故事,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夸他“比我小时候棒多了”!刘镕源获得儿童组全国十二名“最佳故事大王”之一,不仅是福建此次参赛的所有选手中唯一获此称号,也是34年来“福建第一人”。
小男孩赛后还对自己进行总结,他认为,像他们这样的小孩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情感过多地倾注到表情和动作上,好像是在“表演”,其次,很多人忽视了旁白的作用。
这位小胖墩眯缝着眼睛说,旁白其实很重要,你要带“悬念感”,否则平淡无奇,就吸引不了听众。刘镕源说,他的人生理想是要当个脱口秀主持人,从现在起,他就要开始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