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一小学生发明获国家专利
学生在地理园里就可以近距离观察地形地貌构造模型、矿物岩石标本。(市实小供图)
“智能型地震救生床”效果图
日前,泉州市实验小学师生共同努力创造出的“智能型地震救生床”和“智能型地震救生罩”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其中,救生床的发明者是该校的六年级小学生。作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省知识产权保护教育试点校,该校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科技教育文化,“科技之花”在学校的土壤上芬芳绽放。
拱形床罩“拱”出生存空间
外形为半球体结构,带有拱形抗压床罩和可升降床座,一旦发生地震,整个救生床罩快速下降,可以保证睡在床上的人既不会受压又有充足的生存空间,确保熟睡人员生命安全。这个特殊的“智能型地震救生床”,于日前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
“夜晚睡觉的时候,人们对地震的应变能力较低,不易逃生。”“智能型地震救生床”的发明者是市实小六年级学生李唐,他的灵感来自于科学课学到的拱形抗压及震动开关等原理。在学校科技辅导员赵生元老师的指导下,李唐对救生床进行了多次改良,内设地震报警器、感应器、拱形床罩、给养舱、升降床及LED灯照明和控制开关等装置,使得救生床更具实用性。
这只是市实小科技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该校有上百名学生在全国、省、市举办的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科技创新作品大赛及各项科普知识竞赛中获奖,还有多位师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如林子涵发明的“智能磁性积木”、“儿童连线书画板”和“无边框打印机”;赵生元老师发明的“带桌板的学生课椅”和“环保转动黑板”等。
引导学生开展科学调查
“科技创新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市实小校长曾旭晴告诉记者,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科技创新意识,努力搭建以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常规教学为主,科技活动课、兴趣特长生培养活动为辅的科学舞台。
该校每年坚持举办“科技节”系列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科学小论文、科技小制作、综合实践调查活动、科技幻想画等项目参赛。利用每年暑假的“科技夏令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田间、农贸市场及餐馆酒店开展节约粮食科学体验调查;组织学生深入市区北渠及内沟河主干道周边,晋江仙石污水处理厂、晋江金井围头风力发电站、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等地开展环保、节能方面的科学体验调查活动等。
同时,学校还经常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到校为孩子们开设讲座,如泉州“南极第一人”戴聪杰教授为孩子们作题为“科技创新在我们身边”讲座等。
除了开展一系列普及性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市实小还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上,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该校与市威远楼文物所共同兴建了马鞍山地理园,园内现有世界、中国及福建省的3个地形图,12种地形地貌构造模型及各种矿物岩石标本18种。
此外,市实小还拥有全市小学中首个生态馆,以集实物、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展示手法,分森林区、沼泽区、沙漠区、农舍等区域,放置各类动物标本约90种,为生态教育提供阵地。学校还组织老师编写校本教材《地理园》和《生态园》,根据馆藏实物进行详细的描述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