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悦读故事”:省院机关党委兰忠平

21.05.2014  18:06

用“思、写、用”引领悦读

省院机关党委  兰忠平

 

读书,首先要多读,广泛涉猎。在此前提下,可以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通过“多思、多写、多用”,反过来引领读书,使之更富有成效,收获快乐。

一是以思引读,独立思考,促进创新。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学问,学问,一个是学,一个是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这说明了思考在读书中的重要。读书有如蜜蜂采蜜,思考的过程就是酿造的过程。光读不酿,单纯堆砌,越多越可能杂乱无章。只有不断梳理、加工,才能真正吸收成为精神营养,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才能有所谓的创新。所以读书我敢于带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有时对专家也要敢于分析和怀疑。比如我对前苏联教科书的怀疑,该书对原始共产主义的描述过于理想,现在看来我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当然,怀疑不是“臭硬”,固执己见。用事实说话,用实践证明,独立思考,不搞人云亦云。通过独立思考,有了新发现、新感觉,就会收获惊喜。

二是以写引读,接受检验,释放思想。“是驴是马,拉出来遛遛。”你的观点藏着、掖着,有可能烂在心里;大胆亮出来,与人交流,尽管会遭到各式各样的评判,甚至有时这种评判很难听,但通过这样,会不断使你的思想成熟、完善起来,既是修炼,又增长真才实学。厚积薄发才能写出好文章。为了写好文章,有思想,有见地,有新意,倒逼你要翻阅很多书。如我为建党90周年创作诗歌《啊,海西!我的闽江口,我的五虎礁》,当时就查阅了马江海战、郑和下西洋等大量的资料、史实。后来在省院机关征文中获一等奖、在省直机关征文中获三等奖,同时在同年的《福建文学》刊用。你写的文章要发表,在更广泛的空间得到人们的审视,你的思想观点就必须严谨,不能出现常识性错误,这就会倒逼自己治学更加严谨。古人说,“文章千古事”,文章发表,得到社会的承认,有过痛苦,但更多的是快乐和惬意。因为伟大的思想比生命还要持久,这种精神享受无法用语言表达。这么多年来,我热衷于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多少也是为了牵引自己多读书。

三是以用引读,丰富人生,强大自己。学就是为了用。不能读一套,说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多读书、读好书,扩大视野、增长知识、磨砺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在利益面前,要想到道义;在国家危亡关头,不惜付出生命,这需要多高的思想觉悟呵!崇高思想境界不是与生俱来的,很难想像,一个不读书的人,会有多高的品味。如果有,那也只有是朴素的、低层次或一般的。尤其对我们从事法律工作、党务工作的同志,不但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而且做人要过关。我始终认为,同是公务员,同在一级机关,有的人综合素质比较高,贡献比较大,而有的就平庸,甚至碌碌无为。你得承认一个事实:因为做人的深度不一样。都说东北人豪爽,抗联英雄杨靖宇是被一个东北猎户出卖的。另一个东北抗联英雄赵尚志是死于叛徒之手。同是一方水土养大的,出英雄,也会出败类。人品和人的思想素质比较内在,平时和风细雨,大家看不出什么差别。但关键时刻,就能看出人的差距有多大,特别是面临生死关头、利益得失、升迁荣辱。造成这些差距,是思想素质高低导致的,最终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我们经常强调人们要多读书,多学习,因为很多做人的道理和思想境界可以从书中吸取。所以,读书一方面使我们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陶冶了思想情操;一个有知识、有人品的人,可以获得人们的尊敬和推崇。伟人的境界是无法丈量的,成就伟者,离不开读书,我们要想做点事、做成事,养成读书自觉肯定是必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