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警方近期诈骗典型案例及防范策略

27.05.2015  20:09

1月13日10时,市局在刑侦支队召开2015年第1次新闻发布会,市局新闻发言人陈敏秀向新闻媒体通报我市近期诈骗警情高发的四类典型案例及相关防范策略,刑侦支队副支队长林振华和五大队教导员吴文蔚出席发布会并接受记者采访。 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省教育台、福州电视台《城市能见度》、福建新闻广播、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福州日报、福州晚报、法制今报、厦门日报、东南网 等12家媒体15名记者参加发布会。

 

谨防虚假信息诈骗 警民同筑反骗堡垒

福州警方公布近期诈骗警情高发典型案例及防范策略

 

年末岁初,许多诈骗分子紧盯群众的钱袋子,致使各类虚假信息诈骗警情高发。为进一步揭露各类虚假信息诈骗犯罪伎俩,提升人民群众反骗防骗意识,根据省公安厅统一部署,福州警方于近期部署开展了以“不相信不转账”为主题的防范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宣传月活动(1月1日至2月13日)。

活动期间,福州警方将通过举办赃款赃物发还活动、劝阻被骗汇款奖励金发放仪式、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标语、播放防骗宣传片以及民警入户走访宣传等多种形式,营造铺天盖地、家喻户晓的巨大宣传声势,切实增强群众对虚假信息诈骗的防范意识。同时,福州警方还将与新闻媒体展开合作,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办专题专栏、组织民警进直播间、开展在线访谈等形式进行高密度宣传,大力营造反骗防骗浓厚氛围。在此,警方希望广大新闻媒体朋友积极参与、广献良策,警媒携手加大反骗防骗宣传力度,切实在社会上筑起防范诈骗的铜墙铁壁。

去年,在广大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警方连续开展了防范电话短信网络诈骗主题宣传月、防范虚假信息诈骗专项宣传活动,推出了防骗系列微访谈、防骗主题海报和动漫视频有奖征集、防诈骗巡回宣讲等活动。同时,福州市综治办与市公安局还印制了防骗主题宣传海报4万张、宣传彩页80万张,由各乡镇(街道)综治办社区网格员、派出所社区民警在人员密集的写字楼、住宅小区、商场、餐饮娱乐及街道、警务宣传栏等场所进行张贴、发放宣传。在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参与下,我市防骗宣传效果保持良好。去年,我市虚假信息诈骗案件发案情况呈下降态势,比降4.77%,特别进入8月后,呈逐月下降趋势。

然而,目前各类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手法仍然在不断翻新升级,呈现边打边冒的高发态势。我市警方针对近期高发的各类诈骗警情进行分析,并梳理出其中4类典型案例进行公布。希望广大群众遇到此类诈骗,务必要提高警惕,谨记“不相信、不转账”。如有疑问,可拨打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96110-8”或添加防骗咨询热线微信进行咨询。

 

近期诈骗警情高发典型案例及防范策略

 

一、以银行卡或虚构电子密码器升级借口实施诈骗

案例: 2014年12月14日,事主陈某花报警称,当日下午,其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告知其平安银行的信用卡现需升级,并发来一个链接。陈某花在家中的电脑上操作后并按对方的要求提交。当天下午4时许,陈某花接到平安银行通知,告知其平安银行信用卡共被消费了4笔,总计10997元人民币。陈某花发觉被骗,随后报警。

此类犯罪的主要手法: 1、不法分子冒充银行部门谎称事主的银行卡或电子密码器(U盾等)需升级,要求事主到ATM机上按其指令操作或要求事主登录其指定的网站并插入网银U盾,之后不法分子通过远程控制进行转账;2、不法分子冒充银行部门谎称可以免费为事主提高信用卡的额度,要求事主使用手机银行按其指令操作,消费事主信用卡内资金;3、不法分子冒充银行部门谎称可以免费为事主提高信用卡的额度,要求事主登陆其指定的网站并按其指令进行操作,消费事主信用卡内资金。

防范重点: 1、不要轻信电话、短信中所谓的“银行部门”,特别是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所称的“提升信用卡额度”、“免费办理”等。在此类诈骗案件中,事主看到的来电显示号码是虚拟的95533、95588等银行的客服电话号码;2、据金融部门介绍,目前所有银行的ATM柜员机、自助银行只有查询余款、取款、转账(包含汇款、缴费)、更改密码功能,凡是以各种借口要求使用银行卡插入ATM柜员机去操作所谓“远程保全措施”、“防火墙”、“开通网上银行”、“银行卡升级”、“收退税汇款”、“修改磁条”等项目的,均可认定为诈骗,不要轻信上当;3、不要随意登陆平时未登陆过的陌生网站,更不要随意下载、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以防不法分子通过木马软件对事主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

二、冒充公司老板进行QQ诈骗

案例: 2014年12月26日10时许,事主刘某兰在公司里收到一个和其姐姐信息很相似的QQ(31236*****)发来的消息,对方称有一笔82.7万元的往来款需要支付,让事主从公司账户将钱打到对方指定账户内。由于事主的姐姐在国外期间都是通过QQ联系跟事主安排转账,事主也没有注意到该QQ并不是其姐平时使用的QQ号,于是便按对方要求通过网银将82.7万元转出。12月29日10时许,刘某兰在与其姐联系后,才发现被骗。

此类犯罪的主要手法: 不法分子通过计算机木马病毒盗用公司财务人员的QQ,将其QQ好友内公司老板的QQ删除后,以其老板QQ的头像、网名等资料再重新添加一QQ 好友,冒充事主老板。之后,不法分子会利用虚假的公司老板QQ要求公司财务人员汇款。此外,有的不法分子还会利用网络工具截取事主与QQ好友的聊天视频,后通过QQ冒充事主的好友以急需用钱为由实施诈骗。

防范重点: 眼见不一定为真”,不要轻信QQ好友的真实身份,更不要轻信QQ视频。当QQ好友要求汇款时,应立即与该QQ好友本人取得电话联系,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

三、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进行电话诈骗

案例: 2015年1月2日11时许,事主高某琼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南充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称该局接到上海市公安局的公函要求事主配合一起案件的调查。之后,一名自称上海市公安局工作人员的男子,告知高某琼其身份信息已泄露,被某贩毒分子盗用并开了张银行卡,且在里面存了200多万的赃款。对方声称,该卡内钱款目前已被人全部取走,怀疑高某琼涉嫌转移了赃款。高某琼否认后,对方便要求其将个人户头的资金全部汇给检察院进行审核,同时要求事主必须保密,否则就要负法律责任。不久,又有一名冒充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女子联系高某琼,指挥其将钱款汇到指定账户上进行审查。在连环诈骗下,事主信以为真,最终被骗汇出10万元。

此类犯罪主要手段: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电话(可显示任意电话号码)冒充电信、邮政工作人员拔打市民个人电话,以固定电话(水费、网络、闭路电视)欠费、邮件未查收等理由谎称市民个人身份资料被盗用。在套取被害人个人信息后,不法分子再冒充公检法、银监等政府部门以被害人被盗的身份涉嫌洗黑钱、命案等犯罪,须监管银行账户或审查资金为由,要求受害者将银行内的资金转到不法分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内。在此类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甚至会向被害人传真假公文或诱骗被害人登录虚假检察院网站查看通缉令,以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防范重点: 不要轻信电话中所谓报称的“电信部门”、公检法等政府机关部门,不要轻易泄漏个人资料,特别是不要轻信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等,不要把钱汇入陌生账户。在此类诈骗案件中,事主看到的来电显示号码往往是虚拟的电话号码,甚至是虚拟成公检法等政府机关部门的电话号码。市民在接到此类电话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查询或报警。

四、“猜猜我是谁”升级版和冒充领导实施诈骗

案例: 2014年12月24日晚上,事主张某瑞接到一个诈骗电话,对方自称是其老师王某文,让其25日上午9时到办公室。次日9时许,事主拨打其电话,对方声称在开会,有领导在,需要向事主借钱送领导,大约需要8至10万元人民币。在事主回复目前没有如此多的现金后,对方又谎称现金不好送人,让事主通过网银转账,并表示事后会将钱还给事主。张某瑞信以为真,便往对方的账号上转了5万元人民币。随后,张某瑞觉得不对劲,便拨打了王某文老师的电话进行核实。王某文称其在外地,且没有向任何人借过钱,张某瑞方知被骗。

此类犯罪主要手段: 1、在此类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会以“熟人”的方式和事主进行交流,当事主误以为是其“老朋友”、“老同事”、“老同学”后,不法分子立即顺藤摸瓜与事主套近。之后,不法分子会以各种急需用钱的借口向事主借钱;2、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冒充事主的“领导”、“上级”,以急需用钱为由向事主借钱。

防范重点: 1、当接到以“熟人”口气让你“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要保持警惕,注意核实对方身份,让对方自己说出其身份信息;2、一些事主在接到所谓的“领导”、“上级”的电话后,往往因不敢和领导核实而被诈骗。在此类诈骗中,只要事主在电话中多和所谓的“领导”、“上级”闲聊几句,拉拉家常,不法分子一般很快就会露出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