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我国宗教应坚持中国化方向

13.07.2016  16:10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牟钟鉴(资料图)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尤其突出说明要在“”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之有方、“”之有力、“”之有效。而做好引导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积淀的“仁恕中道”精神,以及在这种精神指引下铸成的文化“多元通和”生态。“仁恕中道”的精要在于博爱之谓仁、推己及人之谓恕、无过不及之谓中。“多元通和”的精要在于强调和而不同、道并行而不相悖、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体现在宗教文化上,就是以尊重、爱护生命和行善积德为价值取向,教化德性、抵制邪恶,不偏激、守中道、尚温和、善圆融。宗教关系以和谐为主旋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倾向于多元共处,彼此做好邻居。

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要发扬宗教界形成的优良传统,主要有:爱国与爱教高度统一;爱神与爱人相结合;各教各派共生共荣、互尊互学;政主教辅、教不干政;与时俱进、文化兴教;开放包纳、文明交流;民族主体、天下情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是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当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法治观等,融合吸收了中华文化中的仁爱、尊民、贵和、诚信、敬业等思想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引领着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那么,为什么我国宗教要坚持中国化方向?

其一,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对我国宗教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其成果已被实践反复证明并积淀为文化基因。比如,佛教在儒佛道三教会通中,出现以禅宗为代表的高度中国化的佛教,从此中国人对佛教不再有疏离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在明清时期与儒家理学相融合,成为10个民族的主体信仰,其主流教义讲中道、和平、宽容。这说明,世界各种文化之间虽然差距很大,但只要坚持中国化方向,外来宗教也能够在中国文化土壤中获得正常发展。

其二,坚持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文明进步的方向。“仁恕中道”“多元通和”是东方智慧的体现,在当代文明中也具有比较高的价值。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就是走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健康发展之路,使宗教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有益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同时,中国化的宗教又可以向世界提供宗教关系和谐相处的榜样,广泛团结国际宗教界朋友,高举宗教慈爱友善中和大旗,为人类和平与文明对话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宗教应如何坚持中国化方向?大力推动宗教神学中国化建设应成为各大宗教的根本性任务,引导各大宗教的神学完成理论上的中国化是最需要下功夫做的工作,也是最艰难的工作。宗教神学理论中国化的程度决定着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程度。宗教界应充分认识宗教神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去中国化”“逆本土化”的危害性,克服因思想保守而产生的对中国化的误解和抵触情绪,防止被境外宗教原教旨主义所误导,使宗教神学中国化成为广大宗教界人士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应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文:牟钟鉴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