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挖出隋代人工湖遗址 杜甫陆游在此泛舟吟诗
成都体育中心遗址现场发掘出的水渠和唐代院落。
唐代院落遗址中,一口宋代水井保存完好。
□制图司婉靖
成都体育中心遗址现场发掘出的水渠和唐代院落。
5月24日,在成都体育中心南侧的一处工地里,工人们正聚在考古发掘现场的探方里撬动一块大石板。距离他们几十米远的地方,是已经发掘完毕的一段约7米深沟壑。谁能想到,这个沟壑在古代成都皇城坝中闻名一时?唐代诗圣杜甫曾泛舟于此,宋代陆游也曾“摩诃池上追游路”。它就是始建于隋朝的人工湖“摩诃池”,一个原本只存在于古诗词中的文人骚客泛舟游览胜地。2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跟随成都市考古队工作人员易立进入该区域,近距离感受了这里的历史遗存。
摩诃池始成初期,只能靠贮蓄天然雨洪。唐代,成都的城市水利得到全面发展,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节度使韦皋开解玉溪,并与摩诃池连通;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节度使白敏中开金水河(禁河),自城西引流江水入城,汇入摩诃池,连接解玉溪,至城东汇入油子河(府河)。据清李元《蜀水经》记载,流江“又东为金水河,入成都县城,汇为摩诃池,又东酾为解玉溪,又东穿华阳县城而出,入油子河”。从而构筑了成都城市水利设施完整的河湖水系,为摩诃池注入了充足水源与盎然生机。
A
摩诃池
古诗中的湖 唐时成都著名风景区
金河、御河、解玉溪……老成都的水系之发达,至今还能从地名中窥得一二。然而,一个在唐宋时期让无数文人骚客雅兴大发的人工湖——摩诃池却一直只存在于各种史料之中。24日,在成都体育中心南侧的考古地,记者终于见到了摩诃池的真容。发掘现场的西南往东北延伸,有一条超过7米深的沟壑,沟壑两侧是散落的石块、砖块,还有用于堆砌城墙的红色方条石。
唐人卢求在《成都记》中记载:“隋蜀王秀取土筑广此城,因为池。”由此可知,摩诃池最早出现在隋朝。史料记载,隋炀帝开皇二年(公元586年),镇守成都的蜀王杨秀要扩建成都子城,于是需要挖土筑城,土挖得多了,就形成了一个“人工湖”。一位西域僧人云游至此,便说了句“摩诃宫毗罗”(梵语),意思是说这里广大有龙,人工湖于是得名“摩诃池”。
“这就是摩诃池的东南角,走向并不规则。”易立说,“堆积最深处接近7米,足见当时湖有多壮观。”史料记载,摩诃池形成初期,面积约500亩,杨秀在其上还建造了散花楼,用来游宴取乐。到了唐代中叶,这里成为了成都著名的风景区,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凡夫俗子,都爱到此游览。唐代著名诗人高骈以“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来描述摩诃池的“醉人”,诗圣杜甫在池上“莫须惊白鹭,为伴宿青溪”。而摩诃池的美,更是令宋代陆游“一过一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