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挖出明蜀王府城壕 或改体育中心改造方案(图)

09.07.2014  17:38

蜀王府,始建于1385年。今为成都的四川科技馆、天府广场一带。又称“成都皇城”,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丽的一座。在历史的变迁中,“皇城”逐渐湮灭。半个月前,随着成都市体育中心南侧的考古作业区又新扩出一些,一排与明代蜀王府相关的建筑区域裸露出来。昨日,成都市考古队工作人员易立表示,“初步判断,此次新发现的红砂石墙壁极有可能是蜀王府内河段旁的城壕。

记者郑其摄影方炜

摩诃池露真容

曾有百个标准足球场大

今年5月27日,成都市考古队向媒体介绍了成都市体育中心南侧考古作业区,“发掘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此次发掘首次确认了摩诃池东南部的走向、范围和堆积情况。

据相关资料显示,摩诃池,始于隋朝,唐时成都著名的风景区。成都水利专家陈渭忠在《摩诃池的兴与废》一书中称,摩诃池修成之初,面积达500亩,随着唐代将郫江水和解玉溪水引入摩诃池,摩诃池的水量变得十分充足,经过后蜀扩建,水域面积在1000亩左右,约有10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后来,在经历各个朝代人工回填的变迁后,在1914年,摩诃池全部被填平为演武场。今年 5月的发掘还清理揭露出一处唐代院落遗址。时隔不久,该处考古作业区又传出新进展。

时隔一个多月

……

蜀王府城壕现身

应为河道一边,可遥想当年宫中人游船情景

昨日,记者来到市体育中心南侧的考古作业区,相比一个多月前,新发掘处露出一排排由红砂石砌成的墙体结构建筑。易立介绍说:“这次新扩考古面积约1900平方米。初步估计,发掘出的这些城壕建筑应该与蜀王府有关。

易立表示,从地层分析,这些红砂石砌成的城壕年代为明代初期。为何摩诃池遗址上发现的建筑物会与蜀王府相关呢?据资料显示,在唐代早期、元末明初及明代晚期,摩诃池曾进行三次人工回填。明洪武十八年,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修建了蜀王府。

俯瞰新发掘的城壕,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段,其中东西向长70米,南北向长45米。“在这些城壕下,应是一段河道。城壕旁边,还有完整的踏道与其相连。”顺着易立的手指方向看去,在城壕南北角,一段长长的斜坡踏道延伸至城壕边。可以想像,600多年前,蜀王府宫中的人们,从踏道上船……

易立表示,此次新发掘的城壕并不是皇城的城墙,应该是蜀王府内的一段。

更精美瓷片出土

印章标准规整,为景德镇官窑烧制的青花瓷

另外,在城壕中间,还有四个平台向外凸出,并两两相对。一组平台长6.5米,另一组平台则长16.5米,它们紧沿着城壕墙脚向外延伸出4米,形成一个高约1米多的平台。这些平台在古时具体做何用途,考古人员目前还没有得出最终定论。

此次新发掘的过程中,同样出土了一批瓷片。与上次出土的器物相比,出土瓷片更加精美,多为官窑烧制。瓷片图案包括有五爪龙纹和凤纹,显示其拥有者身份尊贵。

此前出土的陶器、瓷器,多为成都本地的青羊宫窑、邛窑、琉璃厂窑烧制。而此次则出土了景德镇官窑烧制的青花瓷器,“瓷器非常精美,印章也很标准规整,典型的景德镇官窑。”易立拿起一个青花碗残片,其底部印章规整地写着“大明宣德年制”。

■新闻延伸

考古发现或改变成体中心改造方案

此前,四川日报曾报道称,成都体育中心的升级改造计划中,拟在体育馆北侧修建一会议中心,南侧修建一停车场。随着摩诃池的考古发现,究竟是保留该遗址,还是让位于市政建设?据了解,此次补充发掘,将为成体中心考古项目补充更详实的考古资料。待考古发掘完成后,各方专家将据此评估该考古遗址是否具有保留价值,并以此判断原计划修建的综合停车场是否有必要修改方案。

■考古数字

新发掘面积

约1900平方米

城壕概貌

东西向长70米,南北向长45米

蜀王府变迁

1390年

建成

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7岁的儿子朱椿为“蜀王”,镇守明朝西南地区。1390年,蜀王府宣告竣工。

1646年

烧毁

1644年,张献忠率农民军攻入成都,在蜀王府自称大西王。1646年,张献忠烧毁了蜀王府部分建筑。

1659年

贡院

1659年,清朝军队攻占成都,将蜀王府设为贡院。

1932年

市场

1917年和1932年,两次军阀混战,蜀王府逐渐废弃,成为市场。1967年,剩余建筑被炸毁,变为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