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工匠精神需要担当意识

17.03.2016  12:27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

  曾几何时,工匠作为一个极耗体力,重复简单动作的群体,在士农工商的观念体系下,处在社会的较底层。虽然他们创造了令世人赞叹的辉煌成就,但仍为上流社会所不屑谈及。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工匠进入工厂成为了工人,一部分依然靠着传统工艺谋生。在后工业时代,随着机器的大量运用和流水线的诞生,许多老行当逐渐消失淡出人们视线,工匠也一度被认为将被时代淘汰。今天,当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为其正名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其历史价值及其精神寓意有一个重新的认识,那就是某些老行当可能消失,但工匠精神不可泯灭!

  然而,做工匠容易,成就工匠精神却不容易。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的工匠精神,除了需要一种对完美的执着追求和对质量的精益求精,还要有一种心存敬畏的态度和敢于担当的意识。

  敢于担当就应视产品质量如生命。现代社会风气浮躁,个别企业在创业之初往往会患上急功近利的通病,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注重眼前忽视长远,在经历了一夜暴富之后仍然缺乏精品意识,最后紧接而来的就是产品质量不断下降、产品滞销,最后导致企业破产。如今,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的吃饱穿暖,而是不断追求一种更高质量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产品质量上要精益求精,把每一件产品当作艺术品来精雕细刻。

  敢于担当就应视社会需求为父母。工匠的价值在于制造精品,产品的价值在于满足社会需求。每个工匠制造的产品只有被社会首肯、被用户接受,才能转化成所在企业的经济效益。敢于担当就是视消费者为上帝,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兼顾社会效益,遵守企业道德,坚守创业初心。要学习德国企业“珍视‘身后名’,不贪‘眼前利’”的精神。专心诚敬做产品,不靠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来欺骗社会。

  敢于担当就应视民族振兴为己任。一个有使命感的工匠应该具有胸怀天下的志向和产业报国的理想。要始终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立志打造百年品牌的同时,为振兴民族产业贡献力量。特别是在当今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竞争环境,作为有担当的工匠,要善于博采众长、敢于创新进取、勤于钻研探索、甘于寂寞平淡、乐于奉献付出,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为民族制造业注入灵魂。

  在当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上,每位劳动者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心,必将助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迈进,使中国梦更加精彩。(泉州市丰泽区委文明办 洪春来)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