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勿忘先人遗愿 福建各地创新继承“清明”文化

04.04.2017  12:38
近日,宁德三都军民100多人前往三都镇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烈士墓活动。图为三都边防派出所教导员(左四)为大家讲述第一任所长吕学政烈士的事迹。 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张春林 摄

  一炷清香,一捧鲜花,带着绵绵的思念,冒着蒙蒙的细雨,清明时节,祭祖和扫墓的习俗,在中国大地乃至海外华人中一代又一代传承。

  此时此地,梦牵魂绕。追忆先人的过往,缅怀先贤的遗愿,诵读先烈的遗文,感受他们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慎终追远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1日,罗源县莲花山革命烈士陵园,当地边防官兵和检察官向长眠的革命烈士默哀。陈昭影 摄

  慎终追远,蕴含着生命的启迪,生发着前进的动力。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卓然于世界之林,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代代国人无论在经营家庭,还是在服务社会,乃至于报效国家之时,都能够珍惜历史的传统,珍视前人的荣光,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民族振兴和复兴注入蓬勃的生机,真正做到了薪尽而火传。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国忧民,“自有后来人”的视死如归,“革命尚未成功”的厚望期许。缅怀先贤,继续完成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也是后人需要肩负的历史责任。

1日,漳州市芗城区关工委组织当地1000多名师生到中山公园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悼念为解放漳州而牺牲的先烈们。 严秀华 叶慧平 摄

  当然,继承传统文化也要剔除封建糟粕和陈规陋习,在已有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要让价值传统更为丰厚扎实,其根本要义是,记得来路,不忘初心;“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不要愧对养育自己的双亲、祖先和故土。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对家庭成员来说,就是要牢记先人美德懿行,不忘他们的操劳教诲,发扬良好的家风;对社会成员来说,就是要牢记先贤与先烈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冯源)

【编辑姓名: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