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代课老师的慈善路:文字和爱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17.08.2017  09:21

  俞礽建在困难户家里记录实际情况。

  福州新闻网8月17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陈铁夫)骑着一辆旧摩托车,顶着烈日在附近村庄上门核实困难户个人信息,将点滴细节一一记录在本子上并撰写成文,然后发布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福清各个公益微信群,为各类后续帮扶牵线搭桥。

  这是俞礽建近期的常态生活。俞礽建是福清市三山镇一名乡村代课老师,收入微薄,但他却有着扶危济困的决心和信心。

  昨日下午,记者跟随福清市薛建波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行车20多公里来到三山镇良棋村,为贫困大学生俞勇送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1.3万元善款。俞勇的受助,离不开俞礽建的付出。

  “小俞3岁时母亲改嫁,4岁时父亲病逝,如今跟随爷爷奶奶暂住叔父家。”说起俞勇的情况,俞礽建信手拈来。2015年,俞勇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一家人开心之余又因学费的事忧心忡忡。上门核实情况后,俞礽建写了一篇文章,率先发布在薛建波慈善微信群里。随即,志愿者们纷纷伸出援手,圆了俞勇的大学梦。2年来,俞礽建积极奔走,共为俞勇募集善款5万多元。

  谈及为何特别关注贫困学子,俞礽建说:“作为老师,我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希望贫困学生可以习得一技之长,成为栋梁之材,摆脱贫困的命运。”工作之余,俞礽建经常走村入户,他就用手中的纸和笔记录下上门探访看到的、听到的所有细节。“我是秉笔直书,也谈不上什么文采,但发在微信群和公众号后,很多人被这些家贫志坚的农家学子所感动。”俞礽建说。

  这样一个热心慈善事业的好人,他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记者来到俞礽建的家,虽然左邻右舍大多建起了楼房,可俞礽建至今仍和两兄弟合住在1栋石板房里。

  走到门前,不等俞礽建掏出钥匙开锁,门缝中突然钻出一名小女孩。“这是我女儿,平时我经常骑车走街串巷去上门核实求助人的信息,不在家的时候多。为安全起见,门锁设计成这样,两扇门最多可以推开20厘米的缝隙,小孩子可以进出,大人没法进。”俞礽建一边说,一边邀记者进入房间。记者看到,屋内墙壁上布满漏雨留下的黑色痕迹,床顶、旧电视机上都盖着防雨用的塑料,处处显示着这家人的清贫。

  “你日子都窘迫成这样了还拼命做慈善,别跟风了。”不少人劝过俞礽建,但他的慈善之心从没有动摇,他坚信没钱也能当义工。除了免费为贫困家庭写稿宣传,不少公益活动也时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带着女儿去龙田镇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台风过后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及路障、替伤残人士捎带生活必需品……俞礽建常对10岁的女儿说:“献爱心这种事不一定要以金钱来衡量,身体力行也可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俞礽建共独立撰文50多篇,配上照片、视频,先后发布在薛建波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福清爱心妈妈帮帮团、福清同心关爱联合会、福清市助学助残志愿者协会等公益组织的微信群里,为福清40多个贫困家庭寻求到实质帮助,吸引了2000多人参与到扶贫济困的队伍中来。

  对于俞礽建,“中国好人”薛建波评价说,他是一名“没有钱的慈善家”,许多人因为他的文字,因为他的爱心,改善了生活,甚至改变了命运。

爱心厨师薛建波的一天
  薛建波是名乡村厨师,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