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一路走好 愿你快意如常

22.05.2014  18:21

3月17日午后,像是疲惫后的沉睡,老李平静地走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在省立医院ICU病房的20多个日子里,老李与病魔最后一次作苦苦抗争。

“13年!这对于一个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已经是个奇迹。”病房内,医生将他遍布全身的大小管子一一拔去,护士将病床缓缓推出门,苦守在外的亲友恸哭一片。

春节刚过,就传来他病危的消息。待我们赶到医院时,老李躺在病床上,面色暗黄,呼吸急促。由于血氧指标急剧下降,医生不得不用上两台呼吸机,药量也用到了极限。亲友紧握他的手,不断在耳边鼓励,“不要睡去,坚持住,一定会好的。”

然而,这次奇迹没能重现,半个月后,他带着遗憾,不辞而行。

斯人已逝,办公室里再也看不到熟悉的身影,听不到他爽朗的笑声,点滴过往只待成追忆,心中徒生怅然,感叹命运不公,让这棵顽强的生命之树未及舒张便匆匆凋零。

他是个执着倔强的人,而这种倔强也延展了生命的厚度,为他赢得一个有活力、有尊严的十年。

早在2001年一次例行体检中,医生发现他体内血清异常,球蛋白异常增多。经多家医院进一步会诊,结论一致——“多发性骨髓瘤”,医生断言,即便化疗也难熬过五、六年。

家人揪心焦虑,四处替他求医问药,可老李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身体倍棒,没有异样,甚至连感冒都很少“眷顾”。在医生和家人的强制下,他被送进医院治疗,病床上,他翻看大量医学书籍,乐观地为自己寻求“论据”,终于在一篇最新的外文研究资料中有了这样的论述:“全球约有十万分之一的人群,球蛋白指标高于白蛋白。这一现象与生俱来,医学无法解释。”

老李坚信自己就是这类有着“特殊体质”的人。就这样,他坚决离开医院,自己当起了自己的“医生”,不吃药、拒化疗。2002年,还重返工作岗位。

除祛心病,老李在人生旅途适意驰骋。

他酷爱喝茶,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泡上一壶好茶与人分享,在悠悠茶香中,大家开始一天的工作;他痴迷音乐,尤为喜欢廖昌永,收藏各种CD不下百张,常约上三五好友在家中品茗、听歌、阔谈;他迷恋摄影,单位要精编一本图集,三伏酷暑,他架起梯子,爬上高台,挥汗如雨地赶在日出时将美景定格。

干新闻宣传这行,少不了与八方媒体打交道。他总是告诫年轻人要善待媒体,从内心真正把记者当朋友,切莫人前人后两张面孔。只要有媒体记者和基层通讯员来访,他都会放下手中工作,与其叙旧、交流、谈工作。有时临近饭点,大家兴致不减,老李便自掏腰包请众人下馆子。以诚待人的天性,为他在本地新闻界赢得好人缘。

老李生性耿直,遇到不快事,常溢于言表甚至拍案而起,不掩饰、不造作。这让一些不了解他的人敬而远之。然而,真正走近却发现他虽表面带“刺”,实则内心柔软、心地善良。

有年轻同事,常因贪睡时误了早餐,片晌已是饥肠辘辘,老李便从家里带来糕点储备在办公室,以备不时之需。外省籍同事家远在千里之外,每逢春节,回家便成最大的渴望。“票买了没有?要不要托人帮忙?”总能听到老李关切的询问。出发当日,老李开着自家的车,将拎着大包小包、归心似箭的小伙送到车站……

日子如沙漏,10年光阴转瞬即逝。就在大家忘却他是个病人时,疾病却如苏醒的恶魔开始肆虐。重度贫血、视力障碍、肾功能衰退┄┄各种并发症交替出现。即便如此,他依然像个顽强斗士,咬牙坚持,不屈抗争。

在他病逝的前一天,心力交瘁、两鬓初霜的妻子趁着他意识清醒,不得不把最坏的结局告诉他:“我已经拼了全力,真的是没有一点办法。”病床上的老李无奈地摇了摇头,眼角落下两滴清泪。

文林山上,最后一次送别。家人把他身前用的手机留下,陪伴他长眠于此。下山途中,同事往他手机上发了最后一则短信:“苏泉,一路走好!”

是的,你激昂豁达,畅快淋漓,你的世界注定不孤单、不清冷。如今御风远行,愿你一路走好、快意如常!

责任编辑:梅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