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亲“说得好更要做得好”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日前,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34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超9成大学生知道母亲节时间,超9成记得母亲的生日、年龄;超8成会在母亲节送礼物,超7成认为陪伴是母亲节最好的礼物;超9成每周至少主动联系母亲一次,电话、微信QQ、视频成大学生联系母亲的主要方式;半数学生每次与母亲通话时长超过10分钟,超半数曾对母亲说过“我爱你”。(5月10日中国青年网)
这样的调查结果,着实令人欣慰。说明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亲情观在日益增强,高校的思想教育卓有成效,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敬师长、与他人和谐共处,凝聚和提升了孝母感恩的良好道德风尚。但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主动对母亲说“我爱你”呢?调查显示:58.78%的大学生曾对母亲说过“我爱你”,41.22%的大学生则表示从来没有说过。
母亲节是个充满温情的节日。虽说是“舶来品”,但母爱是“通用语”——我们的母亲也许平凡,可能目不识丁,但每个母亲都是那样无私地爱着我们,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们,却无怨无悔。这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母亲节,吃一顿大餐,买一份礼物,打一通电话……这是许多人感恩母亲的方式;一句“我爱你”,也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白”。然而除了母亲节,我们是否应将这种“表白”化为日常的“孝行”?
孝,一直是我们的美德,但“何为孝”没有标准答案。有人总结: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体弱的父母,健康为孝;孤单的父母,相守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病患的父母,照顾为孝……这些都是孝的体现,但说得好更要做得好,有言更要有行。不得不承认,许多人在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为个人的创造与奋斗,忽视了对父母的关爱,有的虽有感恩之心,口头上也常说“我爱你”,日常生活中却鲜见感恩之行。
也有人常算这样一笔账:如果母亲45岁时,儿女奔赴异地求学或打拼,每年回家2次,今生相聚的机会,可能只有区区70多次;若每年多回家2次,就相当于“延长”母亲35年寿命……父母日渐老去,扪心自问,我们陪过父母多少,又为父母做了多少?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人生来来往往,哪有来日方长,唯有与“时间赛跑”来感恩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深爱自己的母亲,不由自主,直到死去才发现这种感情早已深入骨髓。”这也提醒了我们,感恩母亲,需要“表白”,更要把这种孝心落实到日常的“孝行”中,正所谓“孝乃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泉州市文明办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