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先进性别文化 促进农村妇女参政发展

20.05.2014  18:02

一、我国先进性别文化的发展及现状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讲话中首次提出要建设先进文化。2002年,全国妇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课题组”为探索先进文化的内涵及意义,寻找先进文化与性别文化的结合点,提出要发展先进性别文化。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妇女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妇女工作服从大局与服务妇女的又一个思想结合点。

所谓先进性别文化,是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有利于性别平等、公正、和谐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它主张男女两性的人格和尊严受到同等对待,保障男女两性参与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的权利和机会平等,提倡男女两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平等相待、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其核心内容即为男女平等。

先进性别文化一方面区别于落后的性别文化,即主张男女不平等,特别是歧视妇女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例如,主张男尊女卑、夫贵妻荣等忽视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局限妇女发展的封建文化观念。另一方面,它又区别于一般的性别文化。它是对现有性别文化的取精去粕。将性别文化中不利于性别平等、性别和谐的因素排除在外。例如,以对女性不公正对待为基础建立的性别秩序、女性的“物化”和“商品化”、强调结果平等但忽视机会和过程平等、将女性视为与男人完全对立的性别群体等等。

        目前,我国的先进性别文化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但由于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先进性别文化的发展历程仍然艰险重重。传统性别观念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仍然左右着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行为方式。在政治领域,女性的参政议政比例偏低,并处于高层权力范围的边缘;在就业方面,部分企业有意抬高女性就业门槛,为女性提供的升迁机会也远远不及男性;在教育领域,女童的入学率低于男童,老师对男女学生的不同要求和标准都人为地造成男女学生在性格、素质和追求目标上的差距。

因此,构建和发展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树立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创造表现性别平等和谐的物质和非物质形式至关重要。这是以推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顺应文化研究规律、引导文化前进方向、与时俱进的社会行动。

二、农村妇女参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中宣布,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均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是以法律的形式对女性参政进行了规范。女性参政作为妇女解放的重要体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妇女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既是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标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目前,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妇女的参政意识明显提高,从被动参政到主动参政是女性参政的一个跨越性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参政比例偏低,参政人数少;参政结构不合理,参政出现“三多三少”、“权力边缘化”等不平衡现象。尤其是农村妇女的参政问题,更是引起全国的普遍关注。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存在,由于各种因素,她们在参政道路上走的尤为艰难。

首先,在文化因素方面,农村是传统思想观念、传统习俗保存较多的地方,沿袭几千年的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的观念仍深深地沉积在人们的心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影响着人们对女性价值的正确认识、判断,也影响女性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与判断。不仅人们以此要求和评价女性,女性自身也照此规定要求自己,也因此制约了农村女性与男性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机会。

其次,在家庭因素方面,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承担着生育及哺乳的职责,并且以家务劳作和再生产为主要职责。据2001年全国妇联统计,“有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主要由妻子承担。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达4.01个小时,比男性多2.7个小时”。在精力和体力有限的条件下,妇女难以全面顾及,必然会出现以家务劳动和生育为重的情况。

最后,在个人因素方面,农村对男孩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女孩,因此农村妇女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于男性。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广大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偏低,不仅表现在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参政意识淡薄;也使她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缺乏积极应对的办法,严重制约了她们参政议政的能力。

三、农村妇女参政的重要意义

妇女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一杆标尺。 

第一,农村妇女参政提高了女性地位,是妇女解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它有利于打破以父权制为基础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格局,消除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偏见,提高女性的尊严和权利,是实现妇女解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第二,农村妇女参政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状况,直接影响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只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落实农民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而女性参政正是民主化的标志,对民主政治的进步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三,农村妇女参政有利于发挥女性的管理才能和优势。女性领导在管理工作中,她们更善于协调关系,善于听取下属和群众的意见,从而坚持和贯彻民主的原则。因此,推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有助于推进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发展,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农村妇女参政为自身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锻炼的平台。妇女可以通过参与选举,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行动能力,丰富自己的参政经验,提高议政能力,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也会进一步提升。

四、构建先进性别文化,促进农村妇女参政发展

因此,在“男尊女卑”思想仍然存在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努力的推动先进性别文化的发展和构建,进而使得女性权利得到维护,农村妇女参政得到新的发展。

一是政策主导,从法律上维护农村妇女参政的权利。

政策引导对于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文化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对男女的关注不同,要求不同,看法角度不同,都会影响政策实施时大众的看法。制定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文化和传媒政策;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展现妇女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成就和作用;大力宣传妇女中的先进模范人物;禁止在宣传媒体、广告和文艺作品中出现色情或有辱妇女人格的作品;使妇女广泛参与媒体的管理、制作、教育、培训和研究等等都将使女性地位得到提升。同样,对农村妇女参政议政进行文件上的规范,为她们提供优惠措施、绿色通道,也将扭转大众对农村妇女参政的不良看法,提供农村妇女参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宣传,在社会上创造农村妇女参政的环境。

在先进性别文化的宣传过程中,大众的传播媒应带头用先进的性别文化指导与规范自己的工作,优先宣传有利于推动社会公正和性别平等的作品,努力消除社会文化中遗存的落后性别观念的影响。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逐步增强社会公众的性别平等意识,提高社会公众对不平等性别文化现象的敏感性和识别能力,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

传统性别文化中,“男尊女卑”的封建落后观念在农村依然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只有构建性别平等、性别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才能为农村妇女广泛参与政治营造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形式宣传进步的女性观及女性参政的意义,在农村可以有效利用宣传栏、公共广播等方式宣传有关女性参政的优势和优秀参政女性的业绩,培养和提高农村女性的参政意识,消除人们对农村女性从政的偏见和阻力,营造有利于女性从政的环境。

三是增强意识,在自身上改变农村妇女参政的能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求领导者要有文化、有魄力、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农村参政的妇女具有政治、文化、心理、身体等各方面素质。首先,农村妇女应提高参政意识,培养自身的政治敏感性。不但自己要树立男女平等的先进观念,也要将这种理念传达给周围的人,对自己“走出去”充满信心。其次,要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策划、管理、组织、实施及评估,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将妇女的文化需求和在社会文化及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充分反映出来,积极寻求改变的途径。最后,政府及妇女组织要为农村妇女创造有利的进修和培训机会,使她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得到提升,能够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各项平等权利,冲破各种不平等的社会文化规范的限制,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及文化建设之中。(厦门市海沧区地方税务局    海沧区妇儿工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