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童年不宜被“补习”潜规则
你的孩子不上补习班?这话说来似乎真是没人信。“补习”早已是深入国民骨髓的一种文化情结,远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条禁令可以阻停。让自家的孩子补习似乎与成绩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无论成绩好坏都可以补习,补习既是为了补足落下的功课,也是为了在考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目前而言,想要即刻叫停补习是不现实的。一则补习的需求市场依然存在,且相当巨大;二则家长传统的补习观念尚未转变;三则不少教师都希望通过补习获得更多的物质回报。“补习”在补齐学生成绩的同时,又造就了另一种教育不公平。他在为一部分人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损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同时将所有的压力分化到了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的肩上。
就理论而言,我们应当取缔补习,把课堂外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但现实的“禁令”却效用甚微,只是将原有的“明规则”变成了“潜规则”。
笔者所在的县城,在编教师是严禁开办课外补习班的。但对于广大的在编教师而言,这一举措无非是“吓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敢于铤而走险的教师依旧大有人在。甚至听闻一些教师故意在课堂上“留一手”,如若不参加她的补习班,成绩必然好不了,这些教师俨然将自己掌握的那点知识当做商品待价而沽,着实让人心寒。
事实上,多数家长是厌恶当下的补习风气的,但迫于压力,他们却不得不让自家的孩子加入补习大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补习的内容反倒是越来越多了,孩子们除了需要补习文化课以外,还需要补习声乐、体育、美术等。诸如此类的补习不仅让学生疲于应付,也让不少家庭的积蓄愈发捉襟见肘。
叫停补习,必须立足于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学而优则仕”是印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名言警句。而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国人而言,成绩自然就是检验学习的唯一标准。国人偏爱补习的根源就在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补习只是实现自身教育成功的一种有效手段罢了。国人对于究竟想要教育出一个怎样的孩子是没有确切概念的,多数人评判教育成功的标准只有成绩,而今还多了“特长”。因此,想要纠正当下的“补习之风”,关键在于实现国人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为人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引导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富有家国情怀,敢于创造新生活的个体,而非打造一个又一个“应试达人”。
叫停补习,必须立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循序渐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堪称完美,但我们必须向着愈发完善的方向不断前进。“补习”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与当下教育体制的导向不无关系。在当下应试教育体制中,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绑定了学生的未来;在当下的教师管理制度中,对于教师课外补习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对于教师的绩效考核也不尽完善。对于一些教师而言,补习是改善自身物质条件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也乐于推波助澜。想要叫停补习,我们必须依赖制度的力量,通过完善教育体制,致力于教育公平的最终实现。
尽管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孩子摆脱补习的“捆缚”,但也不必畏之如虎。我们所应努力的方向并非是消灭“补习”现象,而是尽可能促进教育公平的早日实现,促进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发努力,各有所成。(浦城县委文明办 吴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