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闽志愿者骨干(助老助残类专题)培训班举行

29.09.2015  09:31

  

培训班现场

  由省委文明办主办,省志愿者协会和省团校承办的2015年福建省志愿者骨干(助老助残类专题)培训班于2015年9月21日至24日在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举办。本次培训班邀请了省内7名在志愿服务领域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围绕助老助残主题进行授课。来自福建省各级各类助老助残类志愿服务组织的103名志愿者骨干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班上,各位老师采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交流讨论等丰富多彩的方式,使学员们视野得到扩宽,知识得到更新,理念得到升华。学员们也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乐于交流,纷纷表示将继续弘扬志愿精神,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培训课程结束后,省文明办、省志愿者协会与省团校有关领导和老师为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省团校对马新宇等21名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予以表彰。

学员心得集锦

  八闽志工聚一堂,

  历奇训练交友忙。

  助残扶老树风范,

  服务礼仪不能忘。

  自我管理如冰山,

  项目创新成果壮。

  爱心凝聚正能量,

  志愿社会谱新章。

  ——郑自灵 连江县谷雨公益服务中心主任

  通过3天的学习培训,我获得了许多的知识、技能,更结交收获了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但因为同一个目标和方向聚集在一起的朋友,我感到十分快乐和谐。

  这三天,历经了庄家勇老师的历奇训练,迅速打破了陌生的隔阂;在潘力鹰老师声情并貌、示范互动下,学会了如何构建高素质的助老助残志愿服务队伍;林友华老师对服务礼仪的深刻理解,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林龙老师从法律层面为大家讲解志愿服务风险防范,在未来工作中能减少不必要发生的事故;在洪美芳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学习如何进行自我管理,提升自我素质;柯宇志老师关于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开发与运作的课程,教会我们使用“志愿云”把志愿服务变得更加信息化、专业化。作为班主任的郭云芳老师,不仅对班级各项工作尽心尽力,主讲的“凝聚正能量——从志愿行动到志愿社会”互动式交流课程,让我们把志愿意识落实到志愿行动中,将社会打造成一个主动服务、互助互爱的志愿社会。

  三天的学习让我对助老助残志愿服务有了系统的认识和新的认知,在未来志愿服务过程中,我将会学以致用,用真心真情去做好志愿服务。

  ——李静莹 德化县龙浔镇干部

  首次参加志愿培训,充满朝气、活力,能在时间短的情况下组成团队,产生队歌、口号,可见破冰课程的成功。

  整个教学也来源于实践,较符合志愿服务中遇到的现实状况,能学以致用。

  班委的推荐倒是可以以老带新,推陈出新,让新生代走在前沿,也会有新思路的出现。

  ——王 波 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近日,有幸参加全省志愿者骨干培训班。一直觉得能当一名志愿者是一件无比自豪的事,虽然志愿者服务中没有掌声,但只有坚持一路前行,我们的心每天都会开出一朵花来。

  经过几次的培训后,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现实的厚重以及自己肩上要挑起的重担。作为志愿者,仅凭热情和一时冲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行动,还要加强理论学习;不仅要提高自身为社会奉献的本领,还要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推动志愿事业的发展。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这几次培训与演练,我们收获的是奉献的快乐,真切地体会到“我志愿、我快乐”、“大家一起来,更精彩”的真谛。

  在培训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助老助残志愿服务礼仪”的培训,培训通过一系列正反典型,向我们展示正确的仪表姿态,以更好地展示志愿者形象,只有懂礼仪,才能更好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当一群群志愿者的力量融汇在一起,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浩瀚洪流。我即将成为这洪流中的一滴水珠,为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将把握好这一契机,力争圆满地完成志愿者服务工作。

  ——黄舒颜 集美区残联工作人员

  首先真心地感恩省委文明办、省志愿者协会、省团校的领导,为志愿者顺利开展服务活动四天来辛苦培训。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将来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做好志愿者的本份工作,让爱心、善心传播出去,也让爱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种习惯。还有感恩全省的志愿者友好团结地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认识,共同提升,共同成长。来这里很快乐,很开心,好象有回家的感觉,大家仿佛就象一家人似的。感恩益路有您!

  ——孙照强 泉州真情在线公益团队成员

   学员代表发言

   陈印灵 福州市委文明办志愿服务处

  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学员们: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本班103名学员向省委文明办、福建省志愿者协会、共青团福建省团校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在幕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我很荣幸能够代表2015年度首期志愿者(助老助残类专题)培训班的学员向在座的领导、老师汇报我们的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我省志愿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的推进,对志愿者骨干的培训已变得尤为重要。

  当一踏入培训基地大门的时候,我们就感到被一阵热情的接待氛围所紧紧包围着。离家四天,或许有的外地同学身体会感到不适,或许有的同学会恋家想家。但在这四天的培训里,我们拥有的是家的感觉。我想这一切也都是来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做志愿者的那一颗犹如天使般给人温暖的心吧。

  通过四天的课程学习,我们更加感到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对于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从各个老师丰富多彩的教学授课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首先是责任心。每位老师不是把培训工作当成自己的职业,而是把志愿工作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来做;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精心准备。潘力鹰老师和洪美芳老师更是以自己身边的亲人为例,用一颗热情执着的心,让她们的幸福时光留在了志愿服务的道路上。

  其次是进取心。我是90后,我们这一代人自出生就受着批判,浮躁是最明显的特征。可是在这个培训班里,上至领导下至老师,甚至是幕后辛勤付出的团校工作人员都寻觅不到一点浮躁的踪影,给人一种温暖的踏实感。我们分明地嗅到在课件上散发出云芳老师、柯宇志老师等团校老师辛勤汗水的芬芳。在上课的流程中,我们切实地看到了老师为备课而忙碌的身影。

  最后是耐心和爱。“诲人不倦”是最好的评语。就如友华老师对学员没听明白的地方反复讲,认真解答学员的问题,真切的告诉了我们“待人以礼”的做人道理;庄家勇老师则是身体力行的为我们做示范,带着我们做活动。看到老师额头上滚落下的汗水,给在座的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应是一种震撼。

  在这四天里,我们感受着爱,分享着爱,也拷贝着爱。所以,在这种无私精神的感召下,我们认真学习,详细地记笔记,积极地讨论,互帮互助,形成了有力量的骨干群体。

  我们坚信着一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认为:生命不是挣扎,不是奔腾,而是呼啸!我们将用自己的激情照亮志愿服务前行的道路!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