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志愿服务精神成为社会的文明气质

14.07.2016  03:36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7月11日,中国文明网)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德行化人的传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这些中华民族闪光的思想文化越来越深入人心。特别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志愿服务作为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缓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提升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志愿服务理念的传播者、活动的参与者、效果的受益者。

  当然,我们在看到我国志愿服务取得长足的发展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志愿服务事业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困境既有数量不足、能力不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也有运作机制不够成熟完善、相关法律与伦理规范缺失、服务网络不完备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为对于今后的规范活动开展、稳定人才队伍、激发服务热情、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都将极其不利。笔者认为,中央8部门联合发文支持发展志愿服务显得非常及时和必要,为我们今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证,更为广大志愿者注入了动力、增强了信心。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志愿服务活动健康运作的前提。当前、志愿服务工作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备,导致相关主体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关系界定不清晰,职责权限难以明确和落实,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还有因为审核把关不严,一些机构打着“公益”的幌子谋私利,加上社会其他不信任因素增多,导致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容易引发不信任甚至误解和冲突,严格挫伤志愿者积极性,使得志愿服务难以健康开展。指导意见提出了逐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这犹如聘请了一个公正的裁判,随时对那些违反志愿服务宗旨、性质的组织将进行严格的惩处。

  壮大队伍,培养人才是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的动力。人才既是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志愿服务活动最宝贵的要素。当然,我国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员虽然说数量庞大,但一部分志愿者由于受自身素质影响,加上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在参加活动提供服务时,往往只停留低层次的水平。指导意见提出了国家层面要建立志愿服务组织人才示范培训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培训机构培养志愿者骨干和组织管理人才,这批人才对于今后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规范开展必将起着很重要的组织、指导作用。

  加大宣传,营造环境是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的沃土。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广大市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在下降,很多人由于对志愿服务工作不了解,不相信不敢接受志愿者的帮助,甚至对志愿者产生误会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一方面要宣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授人玫瑰,手留余香”,通过宣传中让更多的市民从理念的认可到活动的支持,最后到自身的参与。(泉州市丰泽区委文明办洪春来供稿)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