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发展需要制度激励

28.08.2019  15:30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需要有爱的“温度”。如何能够在社会中传递“”?这就需要社会的志愿服务。如何能够有效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为此,这是很多地区都在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日前出台了《成都市志愿服务激励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建立了首个系统性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该办法对于志愿者服务所给予的各种社会福利和优待,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一办法的实施,让志愿服务的发展有了制度的激励。对于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意义重大。(8月26日,成都日报)

  志愿服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自愿地、无偿的公益服务行为。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于幸福感、安全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社会志愿服务的期待也与日俱增。现如今,志愿服务在便民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治安和维稳以及化解基层矛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很多市民也深切感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人文关怀,让社会有更多的“人情味”。

  但是,志愿服务的发展,依然有很多的限制和“瓶颈”。一方面,志愿服务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如今的志愿服务涉及到更多的领域,但是,志愿服务显得有些“蜻蜓点水”,志愿者在开展服务工作过程中,具体的行为和表现出来的素养让部分市民对于志愿服务的效果并不满意。另一方面,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并不高。就如这篇报道中所反映的那样,部分市民,对于志愿服务还是心存疑虑,不理解、不支持志愿服务工作的情况依然存在。

  追根溯源,志愿服务发展的种种限制和“瓶颈”还是源于没有制度的保障。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缺乏系统性的制度,让如今的志愿服务有明显的民间组织的“烙印”,这种民间组织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往往就难以规范、有效地开展工作。然而志愿服务领域有千千万万的志愿者,没有科学规范的制度,志愿者能否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能否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为社会传播点正能量,献点爱心,就不得而知。因此,像成都市这样出台明确的志愿服务激励办法,给整个城市志愿服务发展就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志愿者也能够感受到社会的人文关怀,也就能够让更多人尊重和理解志愿服务工作。

  让社会充满爱,这是志愿服务的美好愿望,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构建社会友爱、和谐的新格局,需要制度的激励。制度的激励,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做志愿者的优越性,愿意做志愿者,敢做志愿者,想做志愿者。让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伍更加强大,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温暖我们每一个人。(莆田文明网 李航)

志愿服务从青少年抓起
  志愿服务,这是传递社会爱心的自愿行动。文明
争做志愿服务倡导者践行者引领者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明
高校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要积极推进
  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暑假不回家,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