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启示:开放包容是互利共赢的“必修课”
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出席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强调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世界经济,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新华社杭州9月3日电)
唐玄奘西行取经,5万里路程,前后花费17年(包括中间逗留时间)。而今,借助现代化交通工具,从中国到印度只消一日之功。地球不可谓不大,但我们却把它形象地比喻为“地球村”,这不仅得益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飞速发展,还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甚至是宗教信仰的融合。面对一个联系越发紧密的地球,国与国之间唯有开放包容方能互利共赢。
经济全球化呼吁一个更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疏不在堵。少数国家坚持的“闭关锁国”政策只能是一场掩耳盗铃的闹剧。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市场的自我调节,在全世界寻找最优的资源配置,完成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分工合作,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价值。尽管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再次加大各国、各民族间的贫富差距,但唯有积极参与方能有机会逆转“牌局”,反之,逃避是毫无出路的。在科技、交通、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可以置身事外,想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掉队”,就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容纳四方来客。
文化全球化呼吁一个更包容的世界。美国的大片儿、日本的动漫、韩国的伦理剧、印度的歌舞剧……,不少国家在文化输出上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文化不同于“货币”,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烙印,文化的差异有可能会为文化的输出与融合造成巨大阻力。因此,文化的融合需要各民族有一个更加包容的心态,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吸收。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既不能在文化认同上盲目“排他”,也不能盲目“自信”;我们既要包容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也要包容自身文化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调的不断迈进,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国人的心态也变得越发自信和开放。应该说,中华民族已经成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想要在将来的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优势,我们还要勤练内功,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完善自身机制体制,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同时,我们要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摒弃对外来文化的“盲从”,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市场中的一朵奇葩。
G20峰会不仅是当今全球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它更是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互利合作的一个信号。在本次G20峰会中,我们看到了国与国之间的开放包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际间会迎来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浦城县委文明办 书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