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初心不忘——追记心系群众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

08.06.2017  09:30

  廖俊波(中)在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走访慰问群众(2014年2月1日摄)。新华社 发

  当接到去市里工作的通知时,他和妻子商量,尽快办一件大事——买房。

  于是,他把家安在了南平市一栋普通居民楼里,融进了这座闽北山城的万家灯火之中。

  小区里的人,偶尔会碰到他,但几乎没人知道他是谁,也没人在乎他是谁。

  直到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

  3月18日,一场车祸,终止了他鲜活的生命。

  廖俊波,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政和县原县委书记,在一个周末的晚上,走完了他年仅48岁的一生。

  “一只好碗,打掉了!”消息迅速传开,街头百姓说;

  “感觉没了依靠,今后工作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工作搭档说;

  “请你们好好写写他,对他是种告慰,对基层干部是种激励!”老领导说;

  ……

  这个人都做过哪些事,会让他人惋惜、不舍?照片中那谦恭的微笑背后,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风景?

   新来的“省尾书记

  入夜,村民邓奕辉刚吃过晚饭,就听见一阵敲门声。

  登门者指着身边一位面带微笑的中年人说:“这是县委廖书记,今天专门来看望您。

  石屯村,地处南平市政和县石屯镇山脚边,平时外来人不多,村民大多没见过县委书记。邓老伯既感意外,又不免有些紧张。

  “老伯,身板还硬朗吧?能不能请各组的老乡过来,一起聊聊?”县委书记柔声道。

  很快,几名村民小组长、辈分高的人,聚在了邓家厅堂。

  “大家放开说,不要管时间。”县委书记说。

  喝茶、递烟、寒暄,不一会儿,话语就热了。“县里搞开发区,我们支持,可廖书记,山上有我们600多座祖坟,怎么办?

  “镇里打算建一座公墓,咱让老祖宗也住住新房,好不好?他们楼上楼下的,不也热闹嘛。”大家听了,笑了起来。

  “廖书记,以后征地标准提高,我们第一期被征的,不就吃亏了?

  “决不让老百姓吃亏,一定会补齐。

  “行!行!就冲廖书记您到家里来,我们一定大力支持,不算小账。”大家纷纷表态。

  3个小时过去,大家意犹未尽。

  政和,地处闽浙交界,武夷山脉纵贯全境。人均综合实力全省倒数第一,长期是福建省长挂点的帮扶县,被形容为“全省之尾”。县委书记,也被戏称为“省尾书记”。

  “当官当到政和,洗澡洗到黄河”,这是当地干部茶余饭后的自嘲。每次省里市里开会,政和干部都坐在角落,轮到发言时一般快到饭点,说者无心,听者无趣。干部调离政和,有时还会收到“恭喜脱离苦海”的祝贺。

  2011年6月,廖俊波走马上任。

  “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官不算大,但领导着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掌管一方土地,权力很大,责任和事务似乎也无限,还会面对不少诱惑。这是个干事创业的重要职务,也是考验意志品格的关键岗位。

  穷家难当!环顾政和,大山连绵,河川密布。县城老旧破败,连一个红绿灯都没有。县里没有几家像样的工厂,连县委大楼的墙上都有很多裂缝。

  上任后,他与时任县长黄爱华作了一次深谈。“依我看,政和相对落后,反倒是个干一番大事业的平台。想想,咱们一起努力,在全国率先趟出一条县域经济改革发展的路子,打它个翻身仗,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他微笑着,眼里放着光。

  “不怕穷,就怕穷惯了。咱来个大战役,把信心士气提起来!

  开头两个月,廖俊波很少待在办公室,带着人马下乡、进厂、家访、夜谈……这位新来的县委书记,兜里会掏出什么牌呢?

  当年8月18日,一个政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会议,在县城隆重召开。参加人员:全县2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会议主题:政和怎么办;会议形式:务虚。

  “神仙会”一开3天,每个人都要发言。

  “落后地区,观念也可以领先!”廖俊波最后开了腔,“政和落后,主要是观念、干劲问题。

  “浙江也有山区,人家发展得怎么样?政和向东,过了宁德就是大海、港口,向北就是浙江、长三角,很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就会修过来,我们条件一点不差。

  此时,他点起了“三把火”:一是深挖传统农业优势,抓好扶贫;二是全力突破工业、城市、旅游、回归“四大经济”;三是把原先分散的园区“三合一”,完善配套、提升档次。

  何谓“回归经济”?大家听着新鲜。廖俊波解释:“光在上海,就有3万多政和人创业经商,他们想为家乡出力,可以动员他们‘回归’啊。

  他最后亮出底牌——自他开始,县里所有干部上一线。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姓名:施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