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敬德小学创新家校协作关爱留守儿童

04.01.2015  11:45

  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外谋生;他们,很多时候只能从电话中或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就是这样一群令人酸楚的“留守儿童”,在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辛勤付出下,寻得“”的温暖,在家校协作的创新下,重续亲情的联络。

  位于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的敬德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服务着9个行政村适龄儿童就学,现有学生791人,留守儿童310人,其中寄宿生109人。敬德中心小学彭试金校长说:“亲情的流失,让这些孩子们面临着极大健康成长的困境。

  长期以来,该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掌握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情况,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使学生学做人、会学习、懂生活,有了校园似家园,校园似乐园的亲切感与安适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教学效益显著提高。

  据悉,该校每学期初都要对留守儿童(含寄宿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形成了《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一帮一”结对情况登记表》、《留守儿童个案记录表》等档案,一份份文档都记录他们成长轨迹,承载了学校对这些特殊儿童的爱。

  彭校长介绍说,关爱留守儿童,要求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即知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知代管人的基本情况,知其父母的去向及联系方式;“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里家访;“三沟通”,则为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定期组织班主任工作经验、学困生转化经验等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规范寄宿管理、选好“代理家长”、开展文明寝室评比……学校还充分发挥寄宿教学优势,通过规范宿舍食堂管理,为寄宿生创设了健康和谐的生活空间,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促使寄宿生有序生活,充分让寄宿学生们感受到“”的温暖。

  “当然,父母的关爱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方不断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有机会经常与子女的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该校长期坚持开通家长“信箱”,推行 “二访”、“一卡”制,促成家长与“留守学生”之间的联络。

  本学期,敬德中心小学开通了家校互动的微信公众平台,方便外地的家长经常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校工作动态,与学校互动沟通。同时以班级为单位,为当月过生日的留守儿童举行一次集体生日会,让他们享受大家庭的快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此外,学校还发挥家委会力量,在校门口兴建爱心遮雨棚340平方米,座椅119米长,方便家长等待、接送学生。并充分利用遮雨棚作为德育宣传教育阵地,为家长们精心安排了许许多多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家长素质,同时也拉进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

  目前,泉州市妇联、洛江区妇联在该校挂牌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闽南师范大学挂牌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室”,学校也成立“大手拉小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全面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让留守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该校围绕“六坚持六得到”活动方针,已先后开展的主题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践行、心理辅导、综合实践等一系列活动。

  彭校长表示,学校今后还将在操场上设置一个现场直播、广播屏,在两个大门口家长接待区设置LED屏,通过网络的优势,拉近寄宿生与父母的亲情隔阂,每一位学生或者家长都能通过大屏幕说出心中的思念,也可以录制的方式传递给彼此,“让感动的故事的在校园之间流淌,让关爱之情在师生之间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