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青少年品尝地道泉州味 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06.08.2015  13:38

  昨日,德国诺伊施塔特市青少年代表团的孩子们来到泉州一中,开展了本次交流活动的首次课堂学习。课堂上,来自德国的同学们在泉州小伙伴的帮助下,一起尝试用中文对话,学写汉字、学唱中文歌,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学写中文名字

  感受汉字之美

  昨日上午,来自德国的21名学生与各自的泉州伙伴一起走进课堂,共同学习中文会话课和书法课。

  在书法课上,泉州一中美术老师汪建华向同学们悉心讲解了汉字的结构以及书写汉字时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简体字及典型的象形文字的书写方法。

  面对陌生的语言,德国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除了认真书写老师教授的汉字以外,不少同学还主动要求身边的中国小伙伴教他们书写更多有趣的汉字,特别是自己名字的中文写法。

  来自德国莱布尼茨的Jonathan就主动要求自己的伙伴陈旭炜同学教他书写中文名字“强那森”。“我觉得汉字十分有趣,能让我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现在我已经学会写了‘强’字和‘那’字。”Jonathan高兴地告诉记者。

  “上午的课堂很有意思,虽然只是一些基础的汉字和中文对话,但是德国学生听得认真,学得认真,让我很有成就感。”负责中文会话课的吴丽英老师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和尝试,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上一次这样的课。

  尝面线糊蚵仔煎

  品味泉州美食

  课堂结束后,记者来到了陈旭炜同学的家中。刚进门就发现陈旭炜的母亲正在厨房忙碌着,锅里煎的正是泉州的特色美食——蚵仔煎,桌上则摆好了牛肉羹汤等泉州家常菜。

  陈旭炜告诉记者,去年暑假,他曾作为泉州青少年代表团的一员前往德国进行“1+1住家式”交流,当时就住在Jonathan家中。“那时候我受到了Jonathan家人的热情款待,品尝了美味的意面、烤肉和独具特色的外国米饭。”陈旭炜表示,这次作为“东道主”,他希望能充分尽到地主之谊,为Jonathan的泉州之旅留下好印象。

  为了让德国小伙伴能够品尝到更多的泉州美食,昨日上午,陈旭炜还特意为Jonathan准备了富有闽南特色的面线糊作为早餐。Jonathan表示面线糊十分美味,虽然其中的皮蛋有股奇怪的味道,但还是可以接受。

  当问及其对泉州的第一印象时,Jonathan表示,泉州的建筑物和街道与自己的家乡很不一样,他在车上时会不断地欣赏沿途风景,对异乡与众不同的景致感到很新奇。“我希望接下来能和小伙伴到泉州的寺庙走一走,更多地感受文化间的碰撞之美。”Jonathan说,他非常感谢这一系列活动,因为“我这不仅遇到了中国朋友,更邂逅了中国文化”。

  □本报记者 郭雅莹 实习生 陶思凌 苏艳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