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现多个“烂尾”工程 “德国制造”丢面子

13.08.2014  13:42

德国的国家形象一直不错,特别是代表高品质的“德国制造”更是为其增光不少。但德国媒体近来经常曝光国内的一些问题。《环球时报》记者在当地的一些采访中也发现,德国有多个“形象工程”施工质量近来都不过关,有的耗资不断增加,有的交工屡屡拖延,逐渐沦为“丢面子”工程。

柏林勃兰登堡国际机场就是其中之一。新机场于2006年9月破土动工,最初计划的全面启用时间是2012年5月。此前,《环球时报》记者曾两次参加新机场方面组织的工地参观采访活动。当时,柏林市长沃维莱特将柏林新机场称为“成功的项目”,是柏林的“新形象”。2012年5月,记者刚接到柏林新机场的落成庆典邀请没几天,新机场方面却临时宣布将启用日期推迟到6月。之后又宣布启用日期推迟到当年10月。此后,新机场新闻官拉尔夫和安娜不断给记者们发邮件说明情况。2013年1月,新机场的落成典礼再次被推迟,原因是新机场有超过两万处不符合规定的地方:如线路管道铺设不达标;登机办理台数量过少;行李传送带数量不够;制冷设备功率太低;机坪跑道若两架飞机并排起飞,可能出现空中冲撞等危险事故;噪音污染治理要重新设计等等。

这些缺陷让柏林新机场的启用时间一再推迟,也意味着工程费用也不断追加。新机场起先的资金预算为25亿欧元。这一数字目前已翻番,增加到50亿欧元。有德国媒体估算,最终机场建成要耗资80亿欧元。

新机场“难产”也让不少机场的合作单位遭受损失。比如一些航空公司早已按最初启用日期提前售票。为机场提供服务的餐饮、交通、清洁等公司也处于“待业状态”。一些机构和企业已提出赔偿要求。甚至连给机场项目拨款3000万欧元赞助的欧盟委员会也考虑要求德方如数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