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 诚信福建 父债子还"信义哥"

04.07.2014  18:2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为了弘扬诚信理念,传播诚信文化,本栏目今天起推出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办,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大型系列报道《崇德向善、诚信福建》,集中展示我省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典型代表及感人故事。 古语说,一诺千金。然而,当面对灾祸时,有人会选择"大难临头各自飞"。在福清港头镇草柄村,有一位普通村民黄贺乐,却用自己10多年的青春替父还债,被人们称为福清"信义哥"。

      35岁的黄贺乐,看上去貌不惊人,却有着一段曲折的经历。27年前,他的父亲因生意失败欠下了巨额债务,选择了"跑路",没想到这一跑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采访 福清"信义哥" 黄贺乐:父亲因为生意做亏了,没有本钱还给人家,87年那个时候就离家出走了。跑得渺无音信,就是说不让家里人知道,就是为了躲债)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年仅8岁的黄贺乐和母亲陷入了窘境。每年过节,讨债的乡亲络绎不绝,一贫如洗的家中却实在拿不出抵债的钱物。到了13岁那年,还在上初二的黄贺乐选择辍学,走出家门开始打工。 (采访 福清"信义哥" 黄贺乐:很小就有这个意识,一直想改变那种现状,靠自己。希望自己能够替父亲争口气。打的第一份工就是去,修补轮胎的店里去做学徒工。做了20天给了200块钱,高兴死了。) 凭借着吃苦耐劳,黄贺乐赚到了一些辛苦钱,家庭的状况也开始慢慢发生改变。然而此时的他却萌发了一个替父还债的想法。他的这个念头刚一产生,就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采访 黄贺乐妻子:开头就说是问我说还钱,我说我们暂时没什么钱。) 黄贺乐却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为了还债,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四处打工,做过搬运工,做过服务员,每赚到一点钱,就还一些钱。 (采访 福清"信义哥" 黄贺乐:按传统意义上来说父债子偿天经地义。我这个人传统意识也比较强,感觉父债子偿不孝为大,这个孝字,我感觉应该是中华传统美德,这应该是天经地义,应该做的事情。) 从21岁承担债务到34岁还清债务,黄贺乐经历了漫长13年的还债历程,最终偿还债务20多万元。他的这一举动也让乡亲们肃然起敬。  (采访 福清草柄村村民 吴秀钦:他爸爸从小赚钱都没有拿回来,不敢想象他会替他父亲还钱。)   黄贺乐的故事很快传出了村子,许多人被这个年轻人的艰辛努力和诚信向善深深打动。黄贺乐也因此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三届福建省道德模范等荣誉。面对荣誉,黄贺乐却一直很低调。现在他在港头镇开起了一家电脑卖场,因为人人都知道他是信义哥,所以有生意都愿意找他一起做。黄贺乐准备明年过年时拿出一部分盈利回馈乡亲,给村里的老人发红包。他还计划着联合一些公益机构,参与助学活动。 (采访 福清"信义哥" 黄贺乐: 现在自己感觉非常满足,每一天要做好每一天的事情,这是我父亲用他的人生给我的一个启示。) (采访 福清草柄村党支部书记 王少勇:我们要学习这种道德楷模。 现在我们把道德文明风尚,纳入村规民约建设,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全村的文明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编后语】       用了13年时间,黄贺乐一路艰辛,替父还债。他以这样朴素的行为,展示着一个普通人信守承诺的道德力量,更带动着全村和谐相处、诚信以待的风尚。如今,信义哥获得的不仅是家庭的和乐满足,更赢得了人们对其事业发展的信任感。而这对父子不同的生活境遇更让我们明白,诚信的力量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它不会让诚信者吃亏,也不会让失信者受益。诚信是美好生活的奠基石,只有当诚实守信蔚然成风,人与人之间才有真正的相互信任,我们的社会也才能建立真正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