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打造“瓷光山色”游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台海网8月14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通讯员 李宏图 许华森 梁志宏 记者 陈小芬 文/图)今年1-7月,全县接待境内外游客174.67万人次,旅游收入9.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6%、4.62%。
近年来,德化县接待游客量已经由2011年的141.8万人次上升到2016年的347.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7.8亿元增至2016年的19.11亿元。
这一切正是德化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突出陶瓷文化旅游和山水生态游憩两大主题,深化跨界融合,推动全域旅游,使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明显增多,旅游业逐步成为该县继陶瓷之后新的主导产业,成为德化的第二支柱产业。
在雷峰镇潘祠村的小溪边消暑纳凉自驾乡村游 成短途旅游“新宠”
暑假期间,许多游客到德化县雷峰镇潘祠村的小溪中嬉戏,清凉的溪水消去了阵阵暑气。
潘祠村离城关仅十公里,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生态、人文优势,以景观要素整合,以基础设施联动,着力打造一条“春看樱花、夏观竹海、秋赏稻浪、冬泡温泉”的具有德化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据介绍,近年来,德化重点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按照“一村一主题、村村显特色”的思路努力建设出许多特色精品村落,打造一批“美丽 乡村”示范点。通过做好“点”上的文章,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其中,湖坂村获评市“美丽乡村”,佛岭村、有济村获评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水口镇获 评全国宜居小镇等。
经过几年的推动,德化县已形成了雷峰–南埕–水口、国宝–赤水–上涌两条“美丽乡村”示范线,逐步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从“一时美”迈 向“持久美”,从“外在美”迈向“内在美”,从“环境美”迈向“形态美”,以此为带动,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家乐、森林疗愈、休闲农庄等,吸引周边县、市 游客前来。
德化结合当地文化推出了陶瓷研学游项目推进“瓷光山色”游 打造旅游精品
德化新一届的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突出政府主导,打造东线以石牛山、西线以九仙山、中线以城区陶瓷文化 为核心的三条精品线路。加快推进“瓷光山色”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由单一业态向融合业态,由初级开发向 深度开发的“三个转变”。
顺美集团是首批“福建观光工厂”,其打造的陶瓷文化生活馆是集工业旅游、陶瓷文化DIY、展览营销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区,也是游客了解德化陶瓷 文化的重要窗口。2016年,这家陶瓷文化生活馆接待游客近13万人次,境外游客约占10%。目前他们正在评估全厂区开放的可行性,到时游客可以参观陶瓷 的整个设计与制作流程,并参与体验。
2016年,依托福建省戴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德化县成功收回石牛山景区开发经营权,成立领导小组,并编制了总体规划,力争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今年7月,石牛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主景区等旅游重点项目同时开工。
近年来,德化围绕“生活型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定位,树立“全域化、全景区”发展理念,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方案,并纳入县“十三五”规划纲要。通 过凸出“文化德化”“生态德化”“养生德化”三大主题,致力将德化培育成为“泉州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增加极”和“戴云山脉旅游区域联盟龙头”,力争至 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超过4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3亿元。
激情峡谷漂流也是个消暑的好方法共建“旅游+” 共享全域旅游发展红利
今年4月刚开业的大龙湖漂流,6月下旬以来迎来了旅游高峰,日均游客达1000人左右。大龙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齐义是漂流所在地的美湖 镇美湖村村民。2014年,他连同几位朋友,在家乡这处乱石林立的荒芜山谷,投资2000万元建设漂流设施。如今除了赔偿金与租金,公司每年按利润给村民 分红,并为附近村落60多位村民提供了保安、保洁等工作岗位。
由于德化人口主要集中在县城,农村大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这就为“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资源。围绕“三条精品线 路”,“旅游+工业+文化”成了推进产业整合的另一条重要路径。可以说,在产业融合方面,德化的旅游业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旅游+”的对象、内容、方式 在不断拓展,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资源要素不断往旅游产业聚集。
在突出石牛山景区龙头项目带动作用的同时,德化县正统筹推进九仙山和县城陶瓷文化这两大核心景区建设。同时,将全县各地景区景点、特色小镇、主题村落等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全域旅游局格,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