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碧街道、城东乡整改初见成效

14.07.2014  17:03

  本报讯 在第二次创城工作实地测评中,梅列区徐碧街道和三元区城东乡成绩位居末位,市领导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后,徐碧街道和城东乡立即行动起来,对照测评中存在的问题,狠抓薄弱环节,在辖区内集中开展了一系列整改行动。

  7月11日上午,在梅列区徐碧街道徐碧村,由辖区城监中队、社区志愿者、街道干部组成的5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清运杂物、清理卫生死角。

  徐碧街道纪工委书记李凯说:“这里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柴火、杂物乱堆放,还有一个就是衣物乱挂晒问题。原来徐碧村的保洁员是4名,现在增加3名保洁员来专门负责卫生保洁。接下来我们还会和村干部联动,由村干部负责徐碧村的杂物乱堆放的劝导。”

  在徐碧后街,泥水匠正在硬化路面。“下雨的时候,路面破损的地方就会积水,更可怕的是下水沟的水会冒出来,那个味道真难闻。”已经在这里住了10年的朱阿姨说。此次整改,徐碧后街、前街的350平方米的路面得到了硬化。

  通过连续几天开展薄弱环节攻坚整治活动,街道内原来存在问题的小区纷纷“换新颜”,楼道变得干净了、小广告不见了,原来脏乱差的小区变得整洁有序起来。

  徐碧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建平说:“下一步我们首先要开展排查行动,对辖区内的卫生死角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清查。第二要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及时将辖区共建单位,包括志愿者等共建资源有效整合起来。第三要开展拉手行动,联合辖区学校、包括教育部门以及我们的共建单位,加大创城宣传力度。”

  11日下午,在三元区城东乡长坑新村,乡里的工作人员正和村民一起将路边堆放的木板搬运装车。城东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在这条不足7米宽的道路两侧经常出现柴火乱堆放、乱停车现象,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在这条道路一侧安装了近百米的防护栏。

  除了在主次干道增设基础设施,城东乡还完善了二级环卫管理机制。7月1日起,全乡36名环卫工人正式上岗,分别安排在各个片区开展清扫工作。由于辖区部分村内外来人口众多,加上基础设施老化陈旧,环境卫生整治存在一定难度,通过增加保洁人员对村内的垃圾死角、“五乱”问题进行“各个击破”,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指日可待。

  三元区城东乡党委书记卜剑明坦言:“因为地处城乡结合部,我们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基础设施的整修,积极筹措资金,对路面、边沟进行重点整治,增设垃圾桶,修整简易垃圾池。同时,发挥各村‘村村响’广播作用,加大创城工作宣传力度,让村民们积极参与到创城中来,做文明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