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创作要确保量质相配

30.09.2020  14:10

  12到16集短正在成为当下国产剧的潮流,并引发舆论反响和观众口碑一轮轮推高风评,刚刚收官的《沉默的真相》豆瓣评分更是从开播时8.8分一路飙升到9.2分,成为今年迄今为止国产剧的评分第一。(9月28日《文汇报》) 

  把时针拨回到一年前,可能没有人会想到,12到16集这样的短剧也能引领潮流,成为影视剧市场的当红者。彼时,影视剧市场还是长剧的天下,动辄至少40集朝上,虽然长剧也有优势和亮点,但看惯了的观众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特别是一些长剧存在注水现象,引起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和反感,也推动影视剧的变革与发展。

  过去如果说创作一部短剧,可能很多人并不看好。但从2017年《无证之罪》试水成功之后,让社会见识到了短剧的潜力与效益,而今年《我是余欢水》《龙岭迷窟》《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短剧持续走红,不断吸引观众的关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短剧热,进一步坚定了市场对短剧的信心。但如果仅以剧集的长短来论英雄,显然并不科学,比如《琅琊榜》《伪装者》《北平无战事》等剧集不断,且都在45集以上,这些长剧同样口碑不俗,也证明了长剧同样存在市场空间。

  其实一部影视剧,剧集的长短并不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在长剧或短剧之中,都有精品佳作,也都有粗劣之作,不能以剧集的长短就来断定剧作的好坏。影视剧的创作同样需要遵守文艺创作的规律,在内容情节、人物刻画、内涵深度等各方面都要追求高超的艺术水准,只要言之有物、人物鲜活,长短剧都能够得到观众的青睐。总而言之,剧集的长短不能由商业考量来做主,而应当根据艺术创作的需要,在集数上能够与内容和体量相匹配,把故事讲好、把人物讲活、把深度讲透。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快速改变影视剧原有的播出渠道和商业模式,但无论风云如何变幻,观众对影视剧的品质要求是不变的。“唯流量论”经事实证明已经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不在内容品质上下功夫,而一味在剧集、营销等方面想点子,就无法吸引观众的眼球。有的影视剧故意靠内容注水、加塞广告等办法追求利益,反而引起观众的厌弃,最终损害的还是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中国影视作品的提高与进步。影视剧在创作之初,就需要根据剧集的设计,做好内容编排与创作,实现质与量的相互配对,始终朝着精品化的方向前进。(德化文明办 文平)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