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服务“生态美”先行军
土地“体检”——
土地质量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福建发现2万平方公里富硒土地”、“福建开发利用富硒富锌土地大有可为”、“诏安打造‘中国海峡硒都’一举协议引资超过60亿元”、“寿宁打造‘中国富硒富锌之乡’助扶贫开发”。这些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些消息的背后,是省地矿局组织实施的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也就是如今的土地质量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所取的成果,以及在省地矿局支持下推广应用这些成果所产生的效应。
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质量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采取每平方公里取一个样(4个相邻样品组合一个测试样),分析土地中54种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有土地“体检”之称。在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等部门支持下,省地矿局从2002年开始开展土地“体检”,近年来还在此基础上选择重点区域开展了富硒富锌土地调查等专项解剖性“体检”。目前已完成了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调查工作,初步建立起庞大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据国土资源、农业、环保等领域的专家们介绍,如此全面、翔实的调查成果,我省的国土功能区划、土地质量等级划分、土壤污染防治修复、优质土地开发和发展现代农业等领域都会从中受益。
据了解,省地矿局今年已启动余下3.7万平方公里调查工作,争取再用两年时间实现土地质量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全省覆盖,并积极争取开展以耕地为重点的1∶5万—1∶1万大比例尺农用地质量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城市“CT”——
大中型城市的城市地质工作
走进省地矿局所属的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在厦门市委托建设的厦门城市地质展示馆三维可视化地质信息平台上,厦门地下空间、地下水资源等情况一目了然。不同于其他地质工作的是,有城市“CT”之称的城市地质,通过三维平台,能切出一个个城市的地下断面,还能像“土行孙”一样“穿行”地下,随时模拟地下开挖等,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不可或缺的“前戏”。有了城市地质在先,城市的资源环境“家底”如何,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都能“心中有数”。
厦门在2008年首开我省城市地质的先河。由省地矿局所属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实施的厦门城市地质,其海岸带稳定评价、应急水源地勘查、地下空间资源评价等成果,已成功应用到了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中,还吸引了许多省份前来取经。2011年启动的福州市城市地质工作,经过省地矿局所属的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三年工作,提交了包括地下空间开发评价、地铁规划沿线工程地质调查成果在内的成果报告,其中有13项成果走在同行前列,部分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已服务了“马尾新城”规划、地铁一号线建设等。内行的院士、专家对此给出了93分的高分,熟悉福州市情的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则连连点赞。2012年开始实施的泉州市城市地质,在省地矿局所属闽东南地质大队专家们努力下,已完成了城市应急水源地调查等阶段性工作。
省领导充分肯定城市地质开展得好,要求没有开展的各设区市所在城市和重要的县(市)都要开展。省地矿局落实省领导指示,积极对接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宁德市政府、漳州市政府今年下半年相继同意开展城市地质工作,省地矿局所属省第四地质大队、闽南地质大队已在组织实施城市地质前期工作。相关设区市也表达了开展城市地质的强烈意愿,省地矿局所属有关地勘单位已主动上门对接。省地矿局还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合作开展了平潭地下空间调查评价等。
地灾“防治”——
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服务
哪里有地质灾害,哪里就有省地矿局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今年6月28日,寿宁县斜滩因强降雨暴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省地矿局所属省第四地质大队地灾防治专家迅速驰援,帮助当地政府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实现了“零伤亡”。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我省汛期期间,省地矿局派出十几支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队伍,近300人次专家参与了300处左右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处置。由200多名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成的13支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队伍随时待命,协助地方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应急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深受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赞誉。
“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地矿局组织实施的帮扶工程寿宁六六溪水源地大湾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防抗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保全了下游一个电站,保障了寿宁县城区5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寿宁县委、县政府今年8月19日为此专门给省地矿局发来了感谢信。为进一步解决六六溪水源地周边的地质灾害问题,省地矿局今年8月再次派出三个单位的专家进入现场踏勘、设计,随后即派出一支队伍进场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在省地矿局所属的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一种能够对地下不同深度位移情况进行连续多点监测和实时回传监测数据的地下位移自动监测仪,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将成为我省今后防治地质灾害的新“利器”。在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科技厅的支持下,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已基本建成,并被国土资源部“看中”,成为国土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编制的《福建省滑坡勘查技术规范》、《福建省滑坡防治设计技术规范》,已成为我省防治地质灾害的两个“标准”。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在福州市地铁一号线建设中,碰到了“孤石”、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时,该重点实验室的专家们一次次“出手”解决地质难题。
新能源“淘金”——
干热岩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我省是地热资源大省,但没有多少人能说出我省到底有多少地热资源。省地矿局从2011年以来开展并接近“收官”的新一轮全省地热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即将给出权威的我省200米深部以内地下热水资源情况。省地矿局所属队伍不仅在厦门园博园施工出一口全国综合排名第八的大口径地热深井,在福州市中心施工了全省最深大口径地热深井(孔口水温高达91摄氏度),而且在勘查新的地热资源方面卓有建树。据介绍,在“中国温泉之都”福州,该局在乌龙江(淮安段)发现了地下温泉,在南区的螺洲钻探出优质高温地热井(返水温度达76摄氏度)。在厦门,该局在大嶝岛与小嶝岛之间的潮间带上发现了我省第一个海域温泉(温度达40摄氏度以上、每天出水量4000吨左右)。在南平,该局在邵武、武夷山一带新发现了一批地热点,其中邵武瑶理温泉井竣工,结束了邵武没有温泉的历史。在宁德,该局发现了蕉城飞鸾地热点,改变了蕉城无地热的现状。在漳州,该局正在实施东山岛地热资源调查。在平潭综合实验区,该局开展了地热资源调查,实施了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为了科学开发利用好我省丰富的地热资源,推动我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又快又好”,省地矿局受省发改委的委托,日前已完成了全省地热资源发展专项规划初稿的编制。
省地矿局在调查我省地热资源时,瞄准干热岩(埋藏于地下3至10公里深处、温度一般高于200摄氏度的高温热岩体)新能源。该局推荐的漳州、德化南埕两个干热岩试点勘查优选区,在首轮角逐中成功入选我国东南沿海干热岩勘查八大示范靶区,其中漳州干热岩勘查区已被选为今年首批干热岩试点勘查区,有关部门已基本同意在该区内施工4000米的干热岩科学钻探,为今后建设我省第一个干热岩发电机站先行“投石问路”。
省地矿局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说,该局正在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今后将继续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开展地质工作,带领全局一万多名干部职工,在实现我省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同时,组织实施好土地质量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城市地质工作和服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促进地下热水、浅层地温能、干热岩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提升防灾减灾应急技术支撑能力,进一步发挥福建省地质工作主力军和地质服务先行军作用,为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有效地质保障和服务。(黄文兵、张瑞利、卢和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