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厚植“劳动光荣”的社会土壤

26.11.2020  21:10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热情赞扬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卓越贡献,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劳动和实干的重要意义,激发起全国各族人民劳动创造、奋斗实干的信心力量。(2020年11月25日 新华网)

  真正美好的生活只有靠劳动去创造,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概莫如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弘扬劳动光荣、勤勉工作。但,惰性,也是人类对社会和自然的适应性的一种表现。现如今,不能吃苦、不爱劳动的惰性之风正在青年一代蔓延开来,须警惕。

  对于中国新青年一代,不论是80后、90后、00后,大都从中国的应试教育中一路走来,一天天跟书本作业打交道,鲜有劳动的机会。哪怕有想去劳动的念头,大部分也被父母一句“放着我来,你只管学习就好了”给按回板凳上,乖乖写作业了。同样,在一些学校,劳动的意义已被扭曲,教师把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对违纪的学生进行劳动体罚;迟到早退罚扫地一周,考试不及格罚给花园浇水一周,损坏公物罚冲厕所一周等等。这无形中,是在给学生心灵深处,灌输劳动教育与“劳动改造”划等号的错误理念。所以,当全社会都在诟病现在的孩子不爱劳动,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请先自我反思:我们是否给孩子们厚植了“劳动光荣”的社会土壤。

  深以为然的是,劳动光荣是要在成长过程中,潜意识慢慢养成的,孩子不爱劳动有原因,必须破解。新时代学校应当弘扬劳动精神。从学校方面,可以拓展田园课程,消融各学科边界。以乡土资源为依托,厚植“劳动育人”的田园土壤,丰富劳动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通过亲自参与的形式,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有效衔接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一劳永逸”的话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就人的本性而言,在辛劳与安逸之间,很多人还是愿意选择后者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只有不懈奋斗,才能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家长应配合学校,让崇尚劳动的美德进一步深深地扎根于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以劳动为荣,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自立能力,树立良好的人生目标。

  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奋力创造新的时代辉煌。新一代青年唯有传承“劳动之美”,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才能把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中共鼓楼区委文明办 宴阳)

劳动托举梦想 奋斗创造幸福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4日上午在北文明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