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强音”王华元:让“花儿”更红,“榕树”更绿
【人物名片】
王华元,男, 1945年6月出生于北京。1968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福州市文联副主席、原福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原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
王华元从小就喜欢音乐,15岁选择就读北京艺术学院附中,主修钢琴。毕业后,被直接保送到北京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南泥湾》、《白毛女》曲作者马可及黎英海、赵行道学习。
1968年12月至1973年8月在宁夏秦剧团任指挥、作曲;1973年8月至1986年6月在宁夏歌舞团任作曲、指挥、副团长;1986年6月至1990年6月任宁夏歌舞团团长;1990年到1993年担任宁夏歌舞团作曲;1993年,王华元来到福州;1996年9月起任福州有线电视台综合节目部主任、福州电视台编导,2005年退休。
【代表作品】
在宁工作期间,王华元充分吸收西北音乐精华,创作许多了西北独特的音乐样式“花儿”音乐:《赶山的人儿喜洋洋》、《牧羊的哥哥上了山》、《山娃子》。他创作并上演了大型歌剧《沙枣飘香》、歌舞剧《曼苏尔》。还与其他同事合作创作了大型舞剧《西夏女》、乐舞《西夏土风》。还创作了大型合唱作品——组歌《塞上春》、大型民族管弦乐《塞上组曲》等。其中歌舞剧《曼苏尔》在参加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汇演获得少数民族优秀剧目奖,并继续留北京表演。为199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创作的《沙湖美》,获五个一工程奖。
虽然所获全国各种奖项众多,但是他都小心保存。图为向记者介绍他曾经所获奖项。
王华元作品《船政千秋》
福州新闻网记者 王礼林 文/图
在闽工作期间,创作了歌曲《千年一回眸》、《绿色的云》、《船政千秋》、《海峡情深》、《连家船歌》、《故乡的守望》等。他还投身福州语创作,代表作有《榕叶纷飞》。在福州电视台工作期间,他每年参加大型纪录专题片制作,目前有七部,最著名的是和民族专家方炳桂、孙志敏合作的《家住福州》。专题片《福州2200年》和《解放福州》全都获得全国大奖。
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等西北省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它用高亢、悠长、爽朗的曲调,歌颂爱情。在他来到宁夏后,锐意创新,为“花儿”穿上了歌舞剧、民族管弦乐等各种五彩斑斓的艺术外衣,让这一偏安西北一隅的民歌迅速红遍全国,受到时任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他用他的一腔热血,让巍峨的贺兰山、雄浑的黄河水,成为最悦耳的音符,唱出西北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声,让“花儿”绽放的更加艳丽多彩。
他就是时任宁夏歌舞团团长的王华元。由于家庭因素,他体验了更多人无法体验的苦难。身性乐观的他,坚信靠努力奋斗可以改变命运。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听从分配到穷苦的宁夏去,和贺兰山肩并肩,书写青春诗篇。从毫无背景的热血青年到享受正处级待遇的省歌舞团团长,再从人生事业最高峰转身来到沿海城市重新打拼,王华元一生的起起落落,只要他和老伴最清楚。从宁夏起就相伴一生的夫人评价王老:老实巴交的一头牛,本分一生,人家给什么就要什么,从不主动索取。
今年已71岁高龄的王华元老师日前在家中接受了本网的专访。还未开门,大老远就听到一声如洪钟般雄浑的声音。虽已年届七旬,但王老思维清楚、吐字清晰。回忆人生,尤其是在宁夏生活的点点滴滴,他感叹:“很感动、很感恩、很享受。”
王华元说,他一生有三个故乡:北京是第一故乡,银川是第二故乡,福州是第三故乡。在宁夏挥洒了最美好的青春、成就了事业最高峰,而福州这样一个美丽、包容的城市,给了他最美好、无忧的晚年生活。王老在他名为《千年一回眸》的歌曲选集中,完美诠释了他对两片热土一样的热爱:CD的A面是宁夏创作的歌曲选集,B面是福州创作的歌曲选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且听本网记者约上时间的朋友,与王老围茶而坐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