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如何打通金融血脉?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怎样的政策信号?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相关官员以及部分专家学者。
“定向降准”力度将加大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这一表述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
对此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向新华社记者表示,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定向降准”的领域将主要指向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定向降准’属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向激励举措,与‘全面降准’相比,它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将金融资源更好地投放到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纪志宏说。
今年4月25日,央行曾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被市场标以央行的“定向降准”。
事实上,“定向降准”并非央行新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几年前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就已获准可定向降准,即执行低于同类金融机构1个百分点上缴准备金率的政策优惠。央行与银监会曾制定“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根据这一考核办法,对于达标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按低于同类金融机构正常标准1个百分点执行,这一考核办法凸显出央行“定向降准”的正向激励原则。
纪志宏表示,相比此前更多指向涉农银行,下一步“定向降准”的范围或涵盖更多与小微贷款相关、符合比例要求的金融机构。
“强调‘定向降准’则意味着‘全面降准’的可能性有所下降。‘定向降准’与再贷款都属于调结构范畴,有利于让银行的信贷投放更具针对性。”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正生说。
社会融资成本有望降低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规范同业、信托、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融资链条。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表述切中当前金融市场中的融资难、融资贵要害,可谓正当其时。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表示,同业、委托贷款、理财、信托等一些业务交易比较复杂,融资链条较长,其中一些存在着不规范之处,不但蕴藏了金融风险,而且也推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资料显示,过去几年来,同业、信托、理财等银行业务发展迅猛,其中银行的同业资产过去四年增长250%,专家指出,发端于去年年中的“钱荒”事件,其背后的一大推手即来自于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疯狂上演。
“当前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除了与企业自身有关,也与金融市场发展的不规范有关,其中,一些同业、信托、理财等银行业务演变成钱生钱的游戏,导致企业融资水平的水涨船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此次会议明确规范同业、信托等业务,意在打通融资通道,拉低融资成本,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更加通畅。
如今,采取措施降低融资成本已排在监管层的工作时间表之列。日前,央行、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发文,对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经营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同业业务健康发展,提高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